近年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技术本源。在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

浙江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和应用融合发展的标杆区域之一,区域内智能芯片、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机器人”),所研发的“汽车行业转向系统工厂全流程多车型智能搬运解决方案”便是其中之一。

移动机器人在车间作业


定制化,“讲究”的机器人

对汽车转向系统工厂而言,一个移动机器人能参与到多少个智能产线环节?

海康机器人的回答是“全流程”。从原材料入库、出库拣选到产线物料配送、成品入库、出库发货等,均可靠一套叉取AMR+潜伏AMR相结合的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搞定。

如果再问,使用这个机器人能产生多少效益?

已投入该设备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博世华域”)的回答是:仓储面积节约5000多平方米、人员投入减少60余人。

博世华域是目前中国乘用车转向系统业务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主营业务转向系统是汽车必不可少的核心零部件。然而,让企业一直深受困扰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仓库库存需求与日俱增,产线物流运输距离拉长,造成了巨大的物料配送压力。依靠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已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为此,在产线间引入一套柔性、智能的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以打通全流程业务,成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解决痛点的关键所在。

眼下,走进博世华域转向南京工厂,引入眼帘的是40余台来回搬运物料的叉取及潜伏AMR,以及可同时指挥上千台AMR协同作业的RCS—2000机器人控制系统,它们都来自海康机器人。通过“双车协作、接力运行”,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场地利用率和物料配送效率,还实现了机器人调度系统RCS-2000与用户仓储管理系统WMS的对接,满足现场物料的搬运与精益化生产管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现场进行多车型混行作业,产生碰撞或是机器人“迷路”怎么办?海康机器人同样有着与之配套的解决方案——

同一通道内运行多款由激光SLAM导航的叉取AMR 与潜伏AMR,在未知环境中可自主创建地图,通过RCS-2000在同一地图下统一调度,即可实现多车型混行作业,倘若遇到复杂环境,AMR还可实现自主避障。

通过该系统,企业不仅实现了仓储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还革新了降本增效的生产物流模式。

目前,这套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还落地服务于大型高新技术车桥企业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长城汽车等制造商。日前,入选了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2023年浙江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而这,只是海康机器人“十八般武器”的一个缩影。当目标赛道高度重叠,机器人企业短兵相接,海康机器人的“法宝”是守住标准化,为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覆盖全场景的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博世华域南京转向系统工厂内的叉取式AMR01


主业求索的这7年,深耕两大条线

海康机器人的底气或许源于这条赛道,因为他已深耕了7年。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从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两次击败围棋冠军的“人机对战”到人脸识别,再到“Hi,Siri”,人工智能成为“新风口”。

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康机器人正式入局。业务布局移动机器人、机器人视觉两大领域,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

所谓机器人视觉,是指通过将目标图像转换成数字化信号后,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精确运算,最终根据判别结果作控制现场设备的工作。简而言之,便是以“机器的眼”替代人眼。

而移动机器人,则能够根据后台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自主行驶,实现仓储制造场景下物流作业的自动化高效作业。

近年来,机器人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一直是高增长赛道。据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锚定如此的高增长赛道,注定了海康机器人还未“入世”,便已备受瞩目。海康机器人“脱胎”于海康威视原机器视觉业务部,借助原有的视频技术、算法等方面的积累,在初创期,便具备了工业光源、工业镜头、工业相机、视觉控制系统的生产和研发能力等机器人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2017年,成立仅一年有余,海康机器人便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而后又逐步形成智能ID产品线、3D视觉产品线、机器视觉软件平台和机器视觉组件等产品矩阵,业务布局集中在以关键零部件厂商为主的产业链上游,以及以移动机器人本体和调度系统生产商为主的产业链中游。

2019年,海康机器人获评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再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突围下,反哺的是市场的快速占领机制。2022年,海康机器人实现营收连续三年翻倍,主业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两大业务利润占比90%,从牛犊一跃为大鳄,成为浙江机器人产业的中坚力量。

博世华域南京转向系统工厂内的潜伏式AMR02


从蓝海走向深海,与百行百业为伴

变是唯一的不变,寻求未来的增量是每个企业的使命。2023年上半年,海康机器人扔出了两颗重磅“炸弹”——

3月初,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打响了2023年机器人企业上市潮的第一枪。

4月上旬,召开2023机器视觉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海康机器人在深度学习、3D视觉、光纤传输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开放兼容的生态建设新布局。

信号很明显,从制造到智造,海康机器人的“野心”是回归技术本身、再扩“朋友圈”,将触角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今年初,工信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后,全国各地的落地政策如雨后春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便发布了《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从“落地应用”到产业发展几乎面面俱到。

另一个事实是,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产业政策的刺激,移动机器人落地百行百业是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未来可能超过1:1。”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也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隔空”表达了他对未来机器人发展的笃信与狂热。

机器人市场从蓝海走向深海已成大势所趋,海康机器人此时“下海”,无疑是审时度势的“长远棋”。

正如海康机器人副总裁张文聪在新品发布会上所言,2023年,海康机器人要做的是持续技术创新,推进生态合作伙伴3.0计划,助力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