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正在加足马力赶交订单。

近日,埃夫特机器人下属孙公司Auto robot收到大众集团关于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ID.3纯电动汽车车身底板及后轮罩焊装线的采购订单,项目总金额预计约2.41亿元。

曾经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四大家族”占据垄断性地位,今天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世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光伏、锂电行业的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向好。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攀升,第四季度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工业机器人加足马力赶订单

2017年,埃夫特收购了意大利机器人系统集成商W.F.C集团100%股权。Auto robot是W.F.C集团位于波兰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白车身焊接、轨道交通和通用航空行业20余年的核心技术和丰富项目经验。

2022年三季度以来,埃夫特下属孙公司Auto robot已不止一次斩获汽车自动化产线重大订单。

此前,Auto robot已获得stellantis集团下属子公司FCA集团关于意大利梅尔菲工厂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两种车型前车身、后车身及车身底部产线的采购订单,订单总金额约2.54亿元。

随着海外系统集成业务受疫情冲击逐渐减弱,项目执行情况较上年同期改善,国内系统集成业务主动进行风险控制,减少资源占用,2022年公司集成业务整体较上年有一定增长。

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行业政策的引领下,叠加人口问题的不断突出,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走回正增长区间,自动化改造意愿逐渐回归。具备核心技术、不断拓展下游市场应用的主机厂有望受益。

埃斯顿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19.83%,实现归母净利润4395.22万元,同比增长76.13%。公司整体订单情况好于上半年,通过使用国产零部件降低成本及精益生产等措施,公司国内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

由于埃斯顿前期延迟的部分订单推迟到四季度交付,四季度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交付预计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海外子公司克鲁斯的供应链逐步改善,有助于子公司克鲁斯中国及时实现焊接机器人进口,以按时交付国内订单,据了解目前工厂正在加班加点投入生产。

在扩大产能方面,埃斯顿表示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产能已经满足不了2023年生产交付的需求,二期项目计划在2023年建设完成,届时公司工业机器人产能可以达到5万台套/年,可满足未来2-3年业务发展的产能需求。


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以“机器换人”或自动化生产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制造业企业中快速推进。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机器人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应用,以实现生产线的快速替换。

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正在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据了解,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于2020年12月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10000台工业机器人。通过批量使用机器人,工厂用工数量减少了80%,产品测试一次性通过率上升15%。在高效柔性的自动化技术赋能下,实现了10000台每年的设计产能,相比此前的手工作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提升30%以上。

如今,新时达机器人在3C、锂电、光伏、白电、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推动了规模应用,服务国内富士康、海尔等“工业4.0灯塔工厂”在内的众多制造业企业,2021年成为首家累计出货量超过2万台的国产品牌,有力推动机器人国产进口替代和产业链完善,助力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虽然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由国际厂商占领,但近些年来中国内资厂商正在奋起直追,努力破局。

12月23日,汇川技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披露,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今年整体增长较好,前三季度出货台套数约1.2万台。汇川技术表示,1-9月,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39.79%。面对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广阔发展机遇,有望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


结语

近几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全球“一骑绝尘”。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5.63万台,同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45.7亿元,稳居全球第一。

随着需求的衍生、科技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变革,中国机器人的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中国机器人的应用广泛,从农林牧渔业到 3C、汽车、化工、食品等制造业到酒店、餐厅、零售等服务业,三大产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劳动人口的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更是迫切需要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崭新需求和提高生活品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