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智林机器人大楼

技师在平板上进行快捷操作下达指令后,周身粉色、灵活的机器人就开始了熟练的建筑工作——地坪研磨、自主吸尘、随动放线等施工作业,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并不是充满科幻色彩的电影情节,而是发生在现实房地产建房的施工现场中。

记者看到,在当前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智能建造正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在“更新、更快、更强”的智能建造技术加持下,建筑行业也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一幅幅传统落后的“施工现场”变身为充满智慧科技的“建造工厂”的画卷,正徐徐拉开。其中,碧桂园依托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积极探索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建造,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不仅让企业焕发出新风采,更让我国智能建造行业进入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智能建造引发业内外关注

当下,一台台建筑机器人正在碧桂园咸宁温泉旅游城项目工地上忙碌,他们有的正在打磨地面,有的正在自主吸尘。这副场景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多地多个施工现场的真实写照。而事实上,在引发业内外关注和惊叹之余,距离博智林机器人“上岗”至今,已两年有余。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全国7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这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当时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博智林希望通过全体系试点,实现全面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安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提升环保素质等研究目标。”

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作为碧桂园智慧建造体系全面应用的首个试点,佛山顺德凤凰台项目借助建筑机器人诸多优势,实现系统调度、科学铺排,将工地变工厂,让建筑机器人流水线式作业来“生产”房子。截至2022年10月底,在这块占地面积约63亩的建筑工地上,已有近40款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开展实际施工。通过前期系统性规划,将施工工序进行拆分,并通过多机调度合理分配机器人施工工单,使得施工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后,随着博智林机器人陆续进入更多项目,越来越多的建筑房屋在“黑科技”的赋能下,实现了智能建造新模式的提速。“从没想过机器人进入建造行业的速度会这么快。”中交一公局佛山诚通纸厂东侧地块住宅项目总工程师吉庆表示:“2021年才开始大力推进建造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但现场反馈来看,博智林测量机器人测量一个房间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并且可以自动识别墙体、天花、砌柱等;后续我们又引进了博智林建筑清扫机器人、天花打磨机器人和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有了这些建筑机器人,极大地减少了工人的繁重体力负担。”


政策利好助力建筑产业“智慧升级”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然而,传统建筑业发展受多重制约,这也让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整体应用程度偏低;传统的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创新滞后,生产效率普遍较低;传统建筑业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建筑行业亟需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找到新的突破口,提高人效、降低成本,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的盖楼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既有的现代化技术体系中,最有可能承担起建筑业革新重任的之一便是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建造体系的搭建。

爬升式乳胶漆外墙喷涂机器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委先后颁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加速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2021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在上海、重庆、佛山、深圳的7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2022年1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夯实标准化和数字化基础;推广数字化协同设计;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建造方式。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表示。当下,新基建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建筑施工现场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提高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将助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实力打造建筑机器人亮眼“名片”

据悉,机器人施工相比传统人工施工,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在工程质量方面,机器人施工由高精度激光识别系统控制,施工精度高,施工成型质量比人工好;在功效方面,机器人施工效率输出稳定,标准化程度高,可持续施工时间长,功效优于传统人工施工;在安全方面,使用机器人可以有效减少工人高处作业,粉尘环境作业等高危场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人人身健康和安全。此外,在节能环保方面,建筑机器人也有很好的体现,多款机器人在施工时能直接统一收集粉尘,实现打磨粉尘回收二次利用,达到无尘施工的效果,降低了环境污染,绿色环保。

“作为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博智林不仅拥有世界500强企业背景,更拥有肥沃的试验和应用土壤,”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为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丰富且实际的落地试验应用场景,能有力推动博智林机器人的产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实现,打破了其他同类建筑机器人企业产品无丰富应用场景的窘境。

基于如此显著的优势和资源,博智林以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定位,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如今,其自研产品和技术接连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其研发的建筑机器人产品数量远多于国内外相关企业,产品已覆盖大部分建筑工序。同时其通过加强自主研发,以核心技术赋能建筑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在机器人赛道迈出坚实且稳健的步伐,同时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多项行业空白。

截至2023年2月,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已有 33 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 600 个项目;累计交付超 1700 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米;获得中建五局、中国五冶集团、中铁建工、中交一公局、北京建工四建、西安高科新建等客户的一致认可。同时,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超 3000多项,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超 1000项;相关机器人技术已在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中获得六项国际领先的综合评价。

助力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作为建筑行业智慧化探索的引领者,博智林发挥积极创新、勇于示范和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多次凭借其行业突出地位,主导和参与我国智能建造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博智林智能制造工厂

“相比制造业,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很低,现阶段我国智能建造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领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与之相匹配的产品、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标准体系还比较欠缺。”相关负责人指出,作为智能建造的引领者,2020年11月,博智林受邀联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CECS)(以下简称“建筑机器人专委会”)。作为我国首个专注于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造的标准化权威机构,专委会从建筑机器人研发及工程应用调研、组织编制建筑机器人相关标准、研究构建建筑机器人标准体系、组织开展行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工作。

截至目前,博智林主编建筑机器人国家认证制度及配套实施的认证依据标准《建筑机器人CR认证实施规则》、《建筑机器人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器人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抗扰度要求和限值》、《建筑机器人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发射要求和限值》均已发布;此外,博智林还参编2个国家级标准,推进多个省、部级科技专项,主导编制的《智能施工升降机》、《外墙喷涂机器人》、《智能随动混凝土布料机》等团体标准已陆续发布。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当前的传统建筑业在产业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也亟需进行一场深刻变革。”博智林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效率、质量、安全性还是成本,机器人的应用成为实现智能建造的关键。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碧桂园积极推进机器人建房的试点工程,探索“拆解一栋楼”的应用试验,希望通过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建筑机器人像流水线生产一样施工作业,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以实际行动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加快转型升级贡献经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