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站上风口的普渡机器人,又踩了一脚急刹车。

成立于2016年,普渡机器人是张涛第三次创业,赶上三年疫情,无接触配送机器人认可度提升,公司走向高光下。

专注于在餐饮场景落地,张涛把服务机器人送向海底捞、必胜客,也送向全球市场。

去年7月,他宣布组织“瘦身”,“所有机器人公司永久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尽早跑通盈利模式。公司要依靠经营活着,而不是融资。”

上个月,张涛刚刚出了趟国,拜访公司各地代理商,“未来3-5年计划持续深耕海外,建立覆盖更广的渠道体系。”


瞄准商用

对张涛而言,创立普渡机器人是水到渠成的事。

创业前,他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专业领域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经常参加机器人比赛。

“创业对我来说,是把技术跟商业结合,去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张涛向《21CBR》表示。

普渡的诞生恰逢国内AI、机器人风口期,张涛鉴于前几次创业积累,最终选择商用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

“工业机器人发展最早、行业最成熟,非标自动化的行业特点明显。家用机器人偏家电,技术门槛不那么高,且商用机器人,虽起步晚但发展空间大。”

张涛认为,商用机器人作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升级算法,降低对核心零部件的要求,即整机硬件的集成设计能力,且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以算法为例,2016年之前,市场上主流的定位导航方式是在地上铺磁条,之后则是在天花板贴二维码(mark),部署落地场景,流程繁琐,客户也排斥改造装修房屋。

张涛着手定位导航的探索,研发了一套vSLAM和激光SLAM融合的技术,搭载这些技术,送餐机器人落地应用前不再需要贴mark,而是通过算法自主提取天花板上的特征,实现精准送达。

张涛还带着团队重点打造了一套机器人调度系统SCHEDULER,系统采取去中心化、灵活自组网通信方案与算法架构,每台机器人都能与同一网络里的任意机器人直接通信,快速计算和决策。

如此一来,普渡配送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大提升。

布控生产制造环节、自研核心零部件,是普渡机器人商业化的底座。

对照汽车行业,张涛打了个比方:“特斯拉做自动驾驶,创新了视觉技术方案,比国内采用激光雷达的方案,更省钱。”

普渡机器人的幸运,即外部环境变化几乎与技术自研并行。

2017年,公司产品刚推出来,就拿了德国红点至尊奖;紧接着,在疫情防控时期推动大客户海底捞合作,与运营团队磨合三个月,从几十台机器的试投放,到现在几千台的常态化合作。


深耕海外

普渡的出海版图已覆盖中国、北美、欧洲等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全球累计出货5.6万台,其中海外销售4.5万台,占比超8成。

下单客户包括肯德基、必胜客、萨利亚等餐饮连锁,以及万豪、希尔顿等酒店。

张涛向《21CBR》介绍,普渡已组建起一个百余人的海外团队。

“第一类Base海外本土,陆续招聘当地人才,第二类Base深圳,每年3-6个月出差海外,还有一部分留在深圳做后台支持。”


为什么押注海外?

张涛解释,过去几年疫情,海外发达国家的餐饮门店效益,与更高的人力成本矛盾凸出;海外客户的购买力更强,有意愿落地服务机器人提升服务质量。

具体到市场推广上,普渡销售团队采取直销加代理的方式。不同的是,公司在海外最初采用代理模式。

“现在我们全球共有数百个代理商,做好终端客户的客户售前售后服务。”张涛说。

这套打法奏效。

据灼识咨询,普渡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第二名企业出货量仅3万余台。

“出货量大,是一个很好的牵引指标,让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得到训练,快速复用这套能力,打造新品类。”张涛表示。

2021年,公司在配送机器人的基础上,开辟清洁机器人业务版图。

“商用清洁毕竟是个新业务,希望以克制的节奏去做,今年小规模放量,明年大规模销售。”张涛说。

国内清洁机器人趋于红海竞争,已有渠道或助力普渡在海外市场先下一城。


盈利考验

更为紧迫的是盈利问题。

2022年普渡调整业务和组织后,经营性现金收入同比增长近40%,出货量超2万台。

“我们的技术、产品定义能力、供应链以及商业化销售体系,都已经走在行业前头,但我们还是一家并不成熟的创业公司。”

张涛向《21CBR》透露,新一轮融资将继续聚焦于巩固基础工作。

天眼查显示,近两年,普渡完成6轮融资,不乏5亿、10亿级投资,美团、红杉、腾讯、深投控、普华资本等明星资本,已纷纷加注。

资本市场期待机器人赛道更多变现可能。IT桔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不少主流机器人企业拿到新一轮融资,金额通常过亿,且不少公司已走到C轮。

“按照推广话术——一次性买断一台3-5万元的机器人,按折旧时间5年算,相当于年均投入6000-10000元,每个月500-2000元。与聘用月薪4000元的员工相比,的确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

”一名行业人士向《21CBR》表示,商用机器人更接近C端,效益明显,比工业机器人企业更具有想象力。

张涛表示,未来3-5年,产品和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

“无论如何,在市场面前要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