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业机器人“同事”搭档,是一种怎样的工作体验?工业机器人有哪些“过人之处”?企业职工如何搭档“新同事”,提升工作效率?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乌海市多家工业企业。

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老石旦煤矿井下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5G矿用智能机器人沿着空中轨道“穿行”。表面上看,它“闲庭信步”,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实际上,它正在全神贯注地执行设备巡检工作。

它的“眼睛”是高清摄像机,通过双云台360°旋转实现无死角监控,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及故障位置,通过5G网络实时向地面生产指挥中心上传井下监测画面和图像,实现超前预判、预警,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它的“嗅觉”也很灵敏,能准确“闻”出井下空气中的甲烷浓度、氧气含量、硫化氢含量、烟雾浓度,并决定是否报警

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公司西来峰焦化厂焦炉地下室,智能巡检机器人不惧50℃的高温易爆环境,对焦炉地下室煤气输送管线附属煤气交换旋塞实施24小时全天候巡检,精准识别每一组煤气交换旋塞的开度,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岗位人员处理。它的身上还搭载了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精确检测到气体泄漏位置,引导检修人员开展堵漏处理,提高检修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吃苦耐劳”的工业机器人不止一种。在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电石炉车间,10余个电石出炉机器人集体“上岗”。

前进、后退、旋转,烧眼、开眼、堵眼……电石出炉机器人不惧电石炉的高温炙烤和粉尘侵袭,“手持”长6米、重几十公斤的铁钎,收放自如,精确执行着中控室人员发出的各项远程指令。


要论 “心灵手巧”,焊接机器人表现更出色。

在乌海市煜承三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龙门式智能双枪瓦楞板焊接机器人按照指令精准开展焊接作业,耀眼的弧光过后,美观、流线性好的焊缝完美呈现,焊接工艺质量令有着数十年工龄的焊工赞不绝口。车间内,多台智能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忙生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工业机器人在取代了很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风险程度高的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产业工人积极转型,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实现重新就业,和工业机器人成为“黄金搭档”。

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主运输系统操控员朱慧林原来是一名井下皮带操作工。2年前,朱慧林抓住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参加智能化矿山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理论和实操学习,顺利转岗。如今,他每天在窗明几净的智能化调度室工作,由“黑领”成功逆袭为“白领”。

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矿业公司机电科焊接班班长程玉慧看到焊接机器人不俗的“身手”后大受鼓舞。

“煤矿正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矿井建设,标准件加工量大,焊接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程玉慧说,他也要努力学习新技术,和焊接机器人各取所长,各尽其职,成为工作上的好搭档。

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力量。近年来,乌海市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智能化与企业发展路径深度融合,为乌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智慧”基础。形式多样的机器人,练就“十八般武艺”,赋能千行百业,为生产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