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月2日,受我国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消息影响,A股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

“从今往后便都是好日子”,这句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今也同样可以映射到机器人市场中。

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政策推动机器人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疫情后制造业用工急迫+通用设备行业复苏四大因素叠加,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链方面,不论是工业、服务还是特种机器人,类似于自动驾驶,其底层技术均为感知、决策和执行,相关核心零部件技术也均具有通用性。

其中,感知层包括机器视觉、力矩传感器等,决策层包括控制器、控制系统等,执行层驱动器、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正在逐步完成国产化0-1的过程,在行业爆发的机遇期有望实现1-10的快速增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应用正在不断增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也将持续涌现。


“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景

在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使得锂电池需求量不断扩张。2015年至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985亿元增长到1980亿元,到2021年达到3126亿元。按容量计算,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48GWh ,同比增长19.2%,到2021年该产量达到324GWh,同比增长118.9%,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21年各个锂电池企业投资扩产项目多达82个,投资金额累计超6700亿元,新增装机规模超1240GWh。宁德时代、宝丰集团、聚创新能源等传统能源巨头也都加入到了锂电扩产的队伍中,未来机器人在锂电池生产线上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大。

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9.42GW,而2021年已经增长到了306GW,突破了3亿千瓦大关,更是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光伏拍板、串焊、码垛、搬运等工艺环节。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落地,光伏行业得到了高速增长,而光伏自动化产业需求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光伏成为了机器人行业新的发展点。

在汽车制造行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严格标准和完备体系,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随着汽车新技术新趋势的到来,汽车行业生产正不断向定制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汽车生产制造领域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待开拓,这无疑带给国产工业机器人机会。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50%以上用都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作业。

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应范围越来越广现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建筑、农业、灾难救援等各种非制造行业。但汽车工业仍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据了解,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总用量的37%,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约占24%。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有效解决了汽车制造行业精密加工难度大、招工难用工难以及恶劣环境高风险作业等行业痛点,实现了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在3C行业,3C制造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都是使用人工进行重复高强度的劳动。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3C行业,机器人技术为3C制造企业带来了效率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在3C制造领域主要应用于、元器件贴片、组装机器、元器件生产等领域。目前在3C制造领域组装机器用的多的是SCARA型四轴机器人,其次是串联关节型垂直六轴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特种机器人以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适应性,应对复杂环境能力不断增强。在应急救灾、消防巡检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及空间探索、海洋资源勘查开采、极地科考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实现创新应用,已能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人工作业,帮助减轻工作负担、保障健康安全。

中国空间站大小机械臂成功“联手”,精准配合航天员圆满完成舱外操作任务;自主研发的自供电软体机器人,实现了万米海底深潜和驱动;四足机器人、仿生鱼等仿生机器人,可以完成复杂环境的巡检、监测、勘探等多种任务;机器人在民爆行业炸药装药、生产制备、装卸运、在线检测、码垛等场景应用不断深化,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减少上万人。


结语

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但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将广泛融入千行百业和人民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及。人与机器协同发展、和谐共生,共同擘画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智能图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进人民福祉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