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编写的《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深圳机器人行业创新能力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近10年爆发式增长,去年专利授权量与2015年同比增长约4.7倍,去年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

这组数字令人振奋。数据显示,深圳机器人“人口”不仅爆发式增长,而且占据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更显出结构性的优势,尽显深圳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兴旺。这离不开城市的前瞻布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创新活力的不断加持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环境。

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发展前景无限。一方面,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给全球机器人产业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机器人产业也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在制造领域扩展应用,也加速向服务领域拓展,对于打造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成为竞争的胜负手。深圳机器人“人口”爆发式增长,不仅意味着深圳机器人产业的聚势腾飞,更意味着深圳有望把握先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业第一城”地位也将更加巩固。

不日新者必日退。深圳当以先发之势跑出加速度,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工业第一城”。

扭住创新这个龙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创新,关键因素在创新人才,过程保障在制度创新。要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聚焦机器人产业链痛点、应用堵点、创新难点,完善产用协同创新生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当下,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面对一些挑战。比如,部分核心技术仍需继续突破,有的关键技术存在短板,“卡脖子”现象尚未完全消除;需要为机器人开放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组织产需精准对接;等等。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在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上继续奔跑。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深圳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多年来持续领先,产业融资活跃度领跑全国。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投资机构看好,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要继续在坚持有为政府的同时,坚持有效市场,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让创新源泉向着新质生产力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