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之一,产业基础非常雄厚,研发和生产能力全国领先。可以说,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辽宁一直没掉过队。”4月7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毛丰燕开门见山地说。这份自信的背后,是辽宁最亮眼的制造业标签之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

以重见长的辽宁如今正奋力转型,机器人在产业创新中的战略价值日渐凸显。特别是沈阳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于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让沈阳成为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队”。


辽宁机器人产业迎来重要时刻

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被认为是国内最高规格的产业集群竞赛,代表着国内产业集群的最高水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我省优势产业,基础实力雄厚,这是沈阳在决赛中胜出的先决条件。”谈及此事,毛丰燕记忆犹新。

毛丰燕告诉记者,辽宁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在科研布局方面拥有诸多优势高校和顶级的科研院所,以及9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构成了很好的科研基础;在产业链建设方面,通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辽宁在机器人领域拥有相关企业60多家,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等市,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能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一方面,意味着沈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已经达到国内的最高水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机器人在产业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日渐凸显,在辽宁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

对于辽宁来说,机器人产业壮大并成为优势产业,不仅是一次为老工业基地“正名”的机会,也是一次打造东北智造“新高地”的机遇。

毛丰燕指出,从产业发展模式及市场前景来看,“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重要时刻。

一是机器人产业与多学科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为代表领域的新兴科学技术实现群体性突破,智能驱动、智能感知等新技术有望攻克,将进一步激发机器人应用新场景和新模式。

二是随着“双碳”发展战略的推行,我国正着重在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如交通领域、建筑领域、能源领域等推行节能改造。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等新兴需求的带动,加之“工业4.0”和“黑灯工厂”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幅提升,机器人安装量稳步增加。

三是机器人正从工业领域逐渐拓展至更多行业和特种领域,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例如,机器人将在医疗手术、教育服务、特殊巡检、灾后救援、海底采矿等高附加值特定场景实现新的突破应用。此外,随着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及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辽宁对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1年,整个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1213亿元,是2018年的3倍,聚集整个产业集群相关企事业单位1980家,成为东北智能制造的“领头羊”。

当前,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布局。毛丰燕告诉记者,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下,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辽宁机器人产业有望在此过程中迎来新机遇、新辉煌。


绘就世界级机器人产业蓝图

在政策倾力、企业奋力下,一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器人产业蓝图正逐渐绘制成形。

当前,辽宁不仅拥有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的沈阳机器人自动化研究所,以及国家首个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还孕育出声名在外、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第一”的沈阳新松机器人,并在全力推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了如沈阳众拓机器人、沈阳通用机器人、大连佳林设备、现代辅机、四达高技术、大机床、光洋科技、运明自动化等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此外,辽宁通过不断扶植众多机器人配套企业,如从事数控、伺服驱动等研发生产的沈阳中科数控;从事铝合金零部件制造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沈阳富创精密;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的沈阳芯源微电子等企业,推动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进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让机器人产业集群在辽宁筑梦为实。


产业“热”下去靠的是人才和创新

在采访中,记者不仅感受到毛丰燕对辽宁机器人产业的骄傲与自信,同时也察觉出几许期待。

核心部件尚依赖进口、集群发展程度还比较低、高端人才依旧缺乏……辽宁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事关东北产业转型升级,也与中国制造业强筋健骨息息相关。

毛丰燕指出,下一步,辽宁将持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资源要素向机器人产业倾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能力,做好产业发展所需的各项要素保障,助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依托沈阳新松等头部企业建设科技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协同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大力集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集机器人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应用于一体,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向高端发展。

机器人产业能不能烧“热”起来,靠的是政府支持和产业奋斗;能不能一直“热”下去,靠的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创新。

“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根本靠人才。”毛丰燕强调,“机器人产业对高素质研发设计、系统集成、机器人操作等高技能型人才具有大量需求。多年来,辽宁培养了太多优秀的人才,但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为加大机器人产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机器人行业人才来辽创业。辽宁省正将各类人才政策向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倾斜,并依托省内优势教育资源,加强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加强机器人应用企业的技工培训。

“希望通过报道辽宁的优势产业,让更多人对辽宁的未来发展增强信心。哪怕有20%的人才能够留下来,也会给辽宁后二十年的发展带来强大后劲儿。”说这番话时,毛丰燕眼中饱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