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技术员王亚东和他的同事带了名新“工友”,来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桥面,检查大桥的主跨斜拉索。

机器人检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定位精度达0.001毫米

工作人员在安装爬索机器人

全长16.34公里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首座、世界最长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大桥所在位置处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每年超过200天有7级以上大风,给大桥检修特别是斜拉索检修带来很大挑战。但是,新“工友”的到来,让王亚东和他的同事对完成检修任务充满信心。

这名新“工友”是个爬索机器人,重12公斤、长方体。它集成先进的驱动系统、视频系统、雷达系统、测速系统、陀螺防翻转系统等,实现全时六驱、爬升返回、自动导航、定向定位以及远程遥控,确保高空检测作业准确、安全、快速。

机器人检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定位精度达0.001毫米

爬索机器人(画圈处)被安装到斜拉索上。

通过登高车的施工平台,王亚东把新“工友”安装到大桥的斜拉索上。它内部两侧有4个行走轮,外部两侧还有4个导向轮。它“手脚并用”,贴近斜拉索后固定下来。王亚东通过动力遥控,控制它行走。它上部四个角的高清相机,开始采集、储存斜拉索表面状况。高清相机采用先进技术和工业摄像镜头,在快速运动过程中也能高清成像,对病害的定位精度为0.001毫米。

“这款机器人抗温、抗风,检测直径范围为100毫米至200毫米,遥控距离大于1公里,行走动力使用电压为24伏的动力电机,行走速度可达每分钟10米。”王亚东介绍。

新“工友”在斜拉索上从容地爬行,仅用了30多分钟,就将一根300米长的斜拉索检测完毕。王亚东说:“它干完活儿后,接下来就看我们的。我们要回放录像、检查病害。”检查完一根斜拉索后,王亚东操控机器人下降到施工平台,拆卸后迅速转场,检查另一根斜拉索。

“以前没有机器人的时候,只能使用望远镜人工观测。这样不仅人身安全有风险,且无法观测到斜拉索顶部及外侧,一天只能检测4根斜拉索。”王亚东介绍,现在两台这样的机器人,仅用15天时间,就可以检测完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的304根斜拉索,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王亚东和他的同事对新“工友”十分呵护。他们考虑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所处环境大风天气多,担心它在作业时,可能因固定开关故障导致机身打开后坠落,或是发生动力故障停在斜拉索上无法取下,便专门为它配备了安全带、安全绳和备用机,随时可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