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方面,人类共经历了三次变革,从人力到借助牲畜,再向汽车转变,以及由汽车向高铁、飞机等多元化的转变。每一次出行方式的转变,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提高了人类进一步探索世界的能力。

依托于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重新定义了人类出行方式,将第一次“解放人类双手”,迈入全智能化的交通时代。这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出行变革,其中有哪些前沿的科技技术?会怎么改变人类的生活?将伴随着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答案尽在上投摩根基金「摩力研究所」。

自动驾驶或正在突破交通工具的外延。就在今年9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22 Tesla AI Day发布会上,对外发布了三大人工智能产品:“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和Dojo超级计算机。

马斯克表示,全自动驾驶系统将会直接被应用在擎天柱机器人身上,采用与汽车一样的视觉感知,使用摄像头输入数据,以神经网络进行计算。

特斯拉的重大创新让我们不禁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能,未来你乘坐的智能汽车,就是“机器人”?答案是肯定的。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是倾向于造“车”还是“机器人”,还是两者兼顾,或将成为相关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选择题之一。

展望未来,要想自动驾驶不停留在海市蜃楼,真正做到万无一失,除了产业链自身的加速奔跑,基础设施的完善、法规的健全、5G/物联网的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等方面,也都是缺一不可的。

今年以来,国内出台了不少的支持政策,助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驶入了 “快车道”,也展示了我国发力自动驾驶的坚定信念。今年北京、重庆、武汉等多地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同时今年上海市政府也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实际上,在中国自动驾驶已远远不只是想象,正开始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合肥市开启了商业化试点,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除了大家熟知的新能源车搭载的自动驾驶功能之外,其实自动驾驶还有非常广泛的使用场景,比如说无人配送、智能公车、机器人出租车等方面。

由此不难看出,自动驾驶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汽车革命,还将成为城市智能化的延伸和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重构未来的交通,甚至是——未来城市。

也正因为有着广泛的运用场景,所以自动驾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或将成为下一个大金矿。据中信证券预测,到2040年,自动驾驶商用车市场的空间合计约为3万亿元。

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大量的科技巨头入局自动驾驶的领域。在海外市场,美国的科技巨头特斯拉最为引人瞩目,是业内的标杆,其以一己之力将鲶鱼效应发挥到了极致,采用从硬件到软件“全栈自研”的模式,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及自动驾驶的风向标。

与海外头部车企的一骑绝尘相比,中国电车企业呈现百花齐放、群雄争霸的格局。从早期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再到华为、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它们均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投入。此外,这些科技大厂造车的特点,就是强调汽车智能化,花重金投入到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中。

从产业发展周期规律来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行业,往往潜藏着巨大的机遇。随着大量科技巨头的入局,自动驾驶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产业链来看,无论是下游整车,还是中上游环节,国内的很多企业均已经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主要有两种主流的方案。其中,纯视觉方案是由特斯拉主推的,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不过需要依靠量产来采集数据。另一种就是视觉激光雷达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是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公司集中押注的方向。

不过,无论是那种方案,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中,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都是核心部件,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将会成为我国企业成长的沃土。

从产业链来看,芯片的科技含量较高,目前已有不少国内企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为国内的汽车厂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他核心技术,包含传感器、底盘电子、座舱电子和控制计算平台在内,也同样拥有巨大的商业空间。据Marklines预测,到2025年末,国内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445亿、886亿、564亿和569亿。

我们认为,在自动驾驶生态圈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成长空间才刚刚打开,巨大的市场规模提供了沃土,相信未来将会诞生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作为最早一批重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我们相信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成长潜力,也相信智能自动驾驶时代终将到来,我们也将借助过往的成功经验,着力挖掘这其中所隐藏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更好的把握时代发展的红利。

作为国内权益投资金牛基金公司,探究成长潜力和无限可能。前瞻研究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止,我们一直在路上。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颁奖日期: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