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项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中的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未来。

近日,脑机接口平台技术企业「博睿康」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据了解,本轮融资由松禾资本领投,天使轮、Pre A轮、A轮、B轮的领投方及其他多家老股东跟投,将推动微创植入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脑机接口对人类有什么用?这个看起来玄之又玄的技术,靠谱吗?

脑机接口新突破

脑机接口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在今年10月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出来之前,马斯克就已经在推特上提到过。

当然那时候的马斯克被我们认为是在给即将到来的Tesla Bot造势,因为当时马斯克的大脑上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马斯克手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召开了一场直播。

直播中展示了一段“意念打字”的视频:

猴子通过屏幕和脑里植入的设备,来追踪屏幕上的移动光标,拼出了“Can Iplease have snacks”(我能吃点零食吗?)的英文短句,全程和键盘没有物理接触。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主要开发人脑与机器的接口,通过可植入人脑的设备,帮助人类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

马斯克表示,未来脑机接口技术能帮助解决人类身体带来的种种限制,例如能够帮助四肢瘫痪的人使用手机,甚至包括再次行走。

听起来虽然有点科幻,但事实上,植入式脑机接口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史了。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帮助残疾退伍军人实现生活自理,美国政府开始资助研究运动脑机接口技术,主要针对瘫痪治疗,比如著名科学家霍金在生命后半期所使用的语音辅助系统,就是一个典型脑机接口系统的成功案例。

脑机接口+机器人 实现更多医疗场景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迅速落地,大约一千多家医院在使用康复机器人,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

康复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康复对象主要是神经损伤患者,包括每年数百万的脑卒中患者,和数百万的残疾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老年人,他们都需要康复持续性训练。康复机器人面对的是一个广阔人群,这些人群原本没有足够的治疗师帮助恢复,未来可以通过机器人来解决这一问题。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发展为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的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还取决于科学家与企业家们在这一科技前沿领域的不断创新。

在中国,包括华为、盛大、科大讯飞在内的企业也已经在脑机接口领域布局。

今年1月,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宣布投资国内的脑机接口技术初创企业脑虎科技。近日,华为与天津大学公开了一项名为“人机交互方法、人机交互装置及存储介质”的新专利受到关注,该专利被认为是一项脑机接口技术,并且有望率先应用于华为智能驾驶业务。

此外,科大讯飞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相关合作,并在上海成立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研究院。

概念热 应用冷

尽管被国内外企业视为新的风口,但脑机接口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如何落地仍处于“概念热,应用冷”的阶段。

对于这一新兴领域,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目前全球提供脑机接口产品和业务的公司有200余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不过,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脑机接口相关技术尚处于早期的孕育孵化阶段,存在核心技术不成熟、应用场景落地难度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突出问题,Neuralink的实验过程就引发不少争议,目前已经因涉嫌违反动物福利法而遭到美国联邦机构调查。

业内人员表示大规模商业化至少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包括利用非侵入式的头皮脑电控制机器人做神经康复。

尽管这一科学领域还面临技术、标准、监管和伦理等各方面的挑战,但脑机接口未来已来的现实无法改变。

马斯克称将在6个月后进行脑机接口人体实验,如获成功,将使得人类所有神经元与AI连接,从而为实现“全脑接口”这一目标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对于渐冻症、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将带来很大助益。

完成人脑对机器人的直接控制,让机器人顺应人类思想形式。未来,脑机接口将如何引领市场发展?医疗机器人领域又将带来哪些“黑科技”?我们不妨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