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唯迈医疗创始人兼CEO,北大青年CEO俱乐部理事,99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校友,中科院硕士;二十年高端医疗影像行业背景,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曾就职TCL医疗集团,历任研发总监,介入事业部总经理;曾就职GE医疗集团,历任产品线主任工程师、研发经理。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以及经开区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的时代背景之下,北京市经开区记者到访唯迈医疗,唯迈医疗CEO杨贺接受专访,讲述唯迈医疗一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唯迈医疗以产品为依托,以临床为导向的发展蓝图,彰显了唯迈人的情怀与担当。


01

DSA与国产替代

“DSA俗称‘大C’,是支撑介入诊疗的核心设备,主要应用于全身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当于能通过X射线为医生提供更智慧的‘眼睛’,看到立体的血管影像。”

杨贺表示,中国每年仅冠脉介入治疗量就超过100万例,居世界首位,市场需求巨大,但这类手术所需的DSA设备,却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一度被国外厂商所垄断,从市场竞争和核心技术两个层面存在“卡脖子”问题,但杨贺坚信DSA的市场规模会持续增长,而巨头垄断的环境恰好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成长空间。

“我认为有机会搅动既有的行业格局。”杨贺笃定地说,搅动格局的路道阻且长,持续创新是其不竭的推动力,对于自主研发,杨贺进行了这样的比喻:“自主研发就像做一道12345×54321的乘法题,了解基础技术逻辑总能搭建出自己的产品,但同时再加上时效性和可靠性的工程要求,如在1秒内一次性做对,复杂程度就会呈指数级上升。”

然而,事实证明唯迈医疗凭借着创新精神与过硬的科研实力解开了谜题,2020年唯迈医疗自主研发的七轴平板DSA——极光获得NMPA和CE双重认证,唯迈医疗也自此奠定了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行业地位。2023年,唯迈医疗新DSA——Taikon系列即将问世,在杨贺看来,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就是要在持续的创新迭代过程中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于临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02

领航国产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

“我们的研发是以临床为导向的。”杨贺表示,包括他在内的技术人员,最开始都要“化身”医生,到医院跟医生一起战斗在一线,进行临床调研。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和交流中,很多医生普遍反映介入手术很难做到标准化,而且为了防射线医生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就像背着桶装水进行一场又一场手术,在此情况下,唯迈医疗自主研发的介入手术机器人ETcath应运而生。

“这不仅让我们在介入手术领域更加深入,还将DSA的影像诊断向机器人操作延伸,距离临床更近。”杨贺说。

2021年,ETcath在安贞医院完成中国国产手术机器人首台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完成临床冠脉支架植入和球囊扩张。目前,该机器人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即“绿色通道”),并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支持各类手术实施。


03

“眼+手+脑”缔造介入诊断闭环

近年来,随着国家“五大中心”及“千县工程”的推进,介入医学进一步普及,DSA从2015年国内年新增数量不到600台增长至2021年的1100余台,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预计2025年DSA将新增1500台/年,未来市场可期;此外有数据显示,介入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预计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0.3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58.24亿元。

唯迈医疗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优势,统筹全线介入产品,以DSA为“眼”呈现清晰造影图像、以介入手术机器人代替人手进行手术、以数据综合处理中心及AI协同中心为“脑”综合处理图像信息,推出“眼手脑”微创治疗方案。杨贺说:“我们预计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红利期还有十年左右。未来,唯迈医疗DSA+介入机器人的联动应用,将打造介入诊疗‘眼-手-脑’协同系统,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有效优化手术方式,真正解决医患痛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