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问世,向公众展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而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诞生,意味着具身智能时代即将来临。

今天开幕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企业傅利叶智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通过开放机器人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软件开发接口,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团队与其合作,为gr-1植入ai大模型“大脑”并赋予它更多的功能。“这款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很强,‘小脑’发达。有了ai‘大脑’后,就有望实现具身智能。”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


研发通用机器人是企业梦想

gr-1通体黑色,有手有脚,躯干构型接近人体。它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与身材苗条的成年女性相仿。它的灵活性很强,全身自由度达40个,即拥有40个电动关节,其中最大关节模组的峰值扭矩达到300牛·米。

运动能力是gr-1的强项。其步行速度可达到5公里/小时,负重可超过50公斤。它还具有敏捷避障能力,能够在不平整、有坡度的地形上行走,抗外界冲击干扰。之所以具备这种能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小脑”——在ai算法的支撑下,能完成mpc(模型预测控制)运动。

gr-1快速行走

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电驱动技术,运动精确性较高。与传统的液压驱动技术相比,电驱动具备大规模量产优势,在能耗方面也有优势。

gr-1敏捷避障

谈及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缘起,顾捷说,傅利叶智能在8年前开始研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有双足形态,用于辅助瘫痪病人行走,可以说是人形机器人的雏形。4年前,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希望从专用机器人领域转向通用领域。“创办傅利叶时,我们选择了康复机器人这个专用领域,如今已有2000多家医院和康复机构在使用傅利叶康复机器人,但是开发一款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通用机器人,一直是我们的梦想。”

通过开发康复机器人,公司积累了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模块化设计、机械仿生结构等底层技术,特别是在执行器技术上建立了核心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新近诞生的gr-1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gr-1完成上下坡行走

为什么特斯拉和傅利叶都把通用机器人做成人形?顾捷告诉记者,与其他形态的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更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能直接使用人类发明的各种工具,而且它们更可亲,适用于养老陪护等场景,会给用户带来温馨的感觉。


让ai大模型与物理世界交互

当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型结合,就会孕育出具身智能。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

近日,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大模型并不是ai大模型的最终形态,比它更高级的是多模态的具身智能。他的观点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相仿,后者今年在一次演讲中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

对于这个预测,顾捷解释,通用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因为达到这一机器智能的发展阶段后,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做很多事,而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任务。各种ai大模型的问世,已经让我们感受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然而,科学家和工程师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人工智能系统拥有像人一样的身体,从而能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变得“具身化”。


向合作者开放软件开发接口

人形机器人正是通用人工智能“具身化”的载体。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装有ai大模型“大脑”、运动能力很强的人形机器人有望从事多种工作,包括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设施巡检、抢险救灾等。

gr-1应对冲击干扰

由于“大脑”发达,它们可以理解各种自然语言指令,与人类很好地沟通;由于体型接近人类,它们视野开阔、能用工具,在很多场景下将成为人的替身。

gr-1与人协同完成动作

面对广阔的应用前景,傅利叶智能在国内率先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这是一个技术平台,采用高度可扩展的设计方案,向合作者开放sdk和软件开发接口。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专业的科研团队可以在这个技术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进行算法验证,包括为gr-1植入ai大模型“大脑”。

除了科研团队,傅利叶智能还将与其他客户合作,让人形机器人尽早在一些应用场景落地。“我们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掀起一股‘机器人+ai’的热潮,带动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开启具身智能时代。”顾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