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正如火如荼,下一个AI风口是什么?

如果关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峰会,微软、英伟达、谷歌、特斯拉以及国内科技大厂的发布会,会听到另一个高频词——具身智能。这是相对泛化的概念,或许用“人形机器人”形容更为生动。

行业趋势,资本市场最先感知。去年国内曾掀起一波资本热潮,今年人形机器人概念再度爆发,多次出现集体涨停。

和过去欧美占产业主导不同,人形机器人浪潮,中国是深度参与者,甚至将会是引领者。比如,三花、双环、埃斯顿、奥比中光等等,它们早已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前段时间,行业也发生一起里程碑事件:微软停产Azure Kinect开发者套件(AKDK),并将Azure Kinect技术产品线授权转移给3D视觉感知龙头奥比中光。

10月17日,奥比中光与微软联合打造的先进iToF 3D相机Femto Bolt正式在全球范围内上线开售。Femto Bolt作为微软推荐的AKDK替代产品,在深度模块和性能表现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尺寸更小、画质更高、同步更精准,适用于各种3D视觉应用场景。

10月18日,奥比中光将Femto Mega、Gemini 2等3D相机集成到英伟达新版NVIDIA Isaac Sim平台,助力全球超过百万名机器人开发者便捷地开发、测试、仿真机器人3D视觉系统,打造出具备更强大能力的机器人。

短短两天内,奥比中光与微软、英伟达两家国际巨头间的合作再次进化,为机器人感知三维世界提供必不可少的3D视觉“眼睛”。中外巨头互通有无,有何产业意义?


携手微软英伟达,实现三方共赢

历史上的两次AI浪潮,AI智能水平都达不到大众预期。具身智能虽然诞生了现象级的“波士顿动力”,但其在实质性的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而Azure Kinect,则包含了微软在深度传感技术上的多年沉淀、在消费级市场多年的知名度,以及和Azure AI服务融合后的商业场景探索,虽然其还未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但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已有众多先例。

笔者认为,微软将Azure Kinect技术产品线授权转移给奥比中光,背后本质是:产业协同,优势互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微软主要聚焦在“云”。同时,微软还要让Azure云计算平台具备更强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力,未来需要大量多模态包括3D视觉数据入“云”,从而推动自己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发展。

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占率第一,具备专业性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微软的三年合作中,技术实力备受微软认可。正是因为如此,双方合作打造的Femto系列新品能成功接棒Kinect,不仅产品力升级,还实现横向应用场景的拓展,也能帮助微软补充3D视觉方面的能力缺失。

也是出于比较优势,此前奥比中光和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形成合作。今年5月,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 COMPUTEX 2023 大会演讲中介绍了NVIDIA全球产业数字化生态布局,作为其合作伙伴,奥比中光宣布将其3D相机集成到NVIDIA Omniverse生态开发平台中。到了10月,随着新版NVIDIA Issac Sim上线,来自英伟达生态体系内的百万名机器人开发者,都可以在机器人仿真开发时调用奥比中光3D相机,进一步打开市场想象空间。

这背后是三方的优势互补,为人形机器人开发提供“大脑”和“眼睛”,从而扩大3D视觉在人形机器人上的产业应用。

所以,微软、英伟达、奥比中光三者联合,将会是一场三方共赢。

而奥比中光,将承接海外巨头在视觉领域的市场份额,为更多全球开发者和机器人企业提供更强的视觉技术和产品。通过合作积累产业经验,形成多专业融合的技术竞争力,有望打造出面向复杂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视觉产品。

目前,奥比中光在机器人视觉的核心技术布局已有领先优势。公司已对不同种类机器人推出视觉感知方案,提供单目结构光、双目结构光、激光雷达、iToF全技术路线3D视觉传感器。官方表示,目前公司已赋能全球100多家机器人企业。


10年增长超120倍,卡位人形机器人视觉闭环

长期来看,“投资回报率”是影响全球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态度的关键。

以亚马逊的无人超市为例,虽然亚马逊需要在自动化货架和收银系统上额外投资数百万美元,但节省了人工成本,能在某个阶段收回成本,并且不断复制实现利润奔跑。

特斯拉Optimus目前面临的正是没有成熟的供应商,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率难题。比如执行器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集成了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每一种器件都是单独定制,规模上不去,成本也得不到降低,目前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缓慢。

相反,在3D视觉领域,奥比中光已经具备优秀的规模化量产能力。更进一步来说,从芯片、算法到传感器产品,从研发设计、测试到规模量产,公司已经拥有了全栈式技术布局+全领域技术路线。

在此基础上,和微软、英伟达合作,实现机器人“3D视觉硬件-开发平台-开发者生态”这一视觉闭环,奥比中光技术路径不断打通,也将接入更多开发者生态。

这能够进一步推动机器人视觉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规模化降本,从而打开产品的量增空间。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一旦性能和价格符合预期,其背后的产业价值也将得到释放。那么奥比中光有望加速提升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进入快速成长期。

这个逻辑在其他成熟产业已经得到验证。宁德时代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化,成为万亿市值电池巨头;特斯拉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化,成为万亿美元市值汽车巨头。


那么身处人形机器人领域,奥比中光面向多大的增量市场?

按照浙商证券预估,2030年人形机器人保守/中性/乐观渗透率分别约为0.2%/0.4%/0.6%。按早期人形机器人销售价格70万元(参考小米人形机器人成本),2030年量产后售价至2万美元(人民币约14万元)测算: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保守/中性/乐观预估下,分别有望达548/855/1400亿元。

而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亿元,这意味着,中性预估下10年增长超120倍。

可以看到,奥比中光面向一个千亿价值的蓝海市场。奥比中光既有技术、产品,也有布局,公司已发布定增预案,计划搭建机器人视觉产业技术中台,为后续市场需求爆发做足准备。

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框架已初具雏形,中国企业不再是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就像AI赛道一样,不只有谷歌等硅谷巨头,而有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科技大厂。

也正如机器人视觉领域一样,奥比中光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布局全技术路线的公司。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机会将在中国,奥比中光的成长值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