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日前在北京市开幕。大会聚焦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前沿趋势,交流学术观点,结合重点场景展示机器人创新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论坛展台水平更高

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设论坛、展览、大赛三大板块。其中论坛部分邀请了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者分享各自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同时,今年还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以推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参会专家代表达到320位。

论坛部分由6场主论坛近30场专题论坛及配套组成,邀请到包括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何塞·维埃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研究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IEEE总主席福田敏男,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等在内的320余位国际组织代表、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会,将围绕机器人开放合作、技术趋势、产业应用、生态建设发表主旨报告、开展高峰对话。

展览总面积4.5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5000平方米,16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600件展品亮相展会,60余款新品在本届博览会首发,数量居历届之最。展览围绕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两大主题,首次全馆按照“机器人+”打造十大应用场景板块,包括“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商业社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全方位展示机器人应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机器人应用向深度广度拓展,同时为现场观众带来临场感十足的观展体验。

图为正在跳舞的桌面型工业机器人

展厅里,EX机器人公司的仿生机器人“李白”“杜甫”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将进酒》,让不知情的观众以假乱真;已经更新换代到了绝影3的机器狗,与小朋友们互动交流,不时翻一个跟斗引来人们的惊叹;手术机器人在远程“医生”的操纵下,能精准地剪下一朵鲜花的花蕊;按摩机器人、自动冰激凌机器人、五子棋机器人等站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层出不穷的黑科技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多才多艺的机器人直接“卷”起来了。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可以做出跑步、跳跃、匍匐前进等大动作,还可以根据遥控做出握手等手部精密动作

大会不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还涵盖了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产品类别更加多样,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大赛每天将有4000余名来自全球的精英赛手同场竞技。


“黑科技”机器人应用更广

继上一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泡咖啡机器人引起关注后,本届大会上,生活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范围更加广阔,涉及领域更加细分。

大会现场,一台为观众制作的冰激凌机器人前面,人们排起了一条长龙。只见这台机器人拿起蛋筒,精准地对准冰激凌的出口,制作好冰激凌以后,又准确地将冰激凌放在窗口前的小架子上。

冰激凌机器人展示了包含机器人系统、食品级柔性夹具系统、气动系统等设备,实现了冰激凌的全自动制作,可以作为无人冰激凌售卖机。

在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五子棋机器人、玻璃珠跳棋机器人等展台前,观众不仅可以与机器人互动下棋,而且还被机器人“高超”的技艺“征服”。

图为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

机器人的智能棋盘可以识别每个棋子所在位置并判断局面,再调用人工智能算法计算出每一步走棋招数,配合视觉识别,控制行棋机构精准完成取棋、落子等动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弈。

“这些平台主要是为了展示机器人产品高适应性和柔性抓取的特点,可以对不同形状、不同硬度的产品进行无损抓取,精准定位。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可以从事分选和移载等工作。”现场工作人员说。

医疗机器人领域成为本届大会的焦点之一。

在“机器人+医疗健康”板块,将集中展示为医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展示出其高精准度和操作的优势,比如直观复星的Ion支气管镜机器人、上海微创的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以及来自深圳元化智能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医生进行手术、诊断等工作,减少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同时,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产品——智能治疗系统也亮相了,这套系统能够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

在“机器人+商业社区”板块,仿生四足机器人同样也成了关注的热点。经过技术迭代发展,它们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工程协助、抢修救援等工业领域。

“机器人”+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板块中,展示了应用于处理城市内涝、桥涵积水等状况的智能排涝机器人以及可代替消防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事故现场进行灭火的消防排烟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发展更快

与以往历届大会不同的是,本届大会上,机器人产业链的相关厂商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与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临界点。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53.1万台,再创历史新高。北美、欧盟等地区机器人装机量快速回升,中国、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也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

优质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据辛国斌介绍,我国机器人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年销量陆续突破万台,发挥良好的产业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也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27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家。2022年机器人领域融资金额超300亿元,机器人优质企业深受资本市场认可。

辛国斌表示,我国机器人整机产品功能性能不断增强,工业机器人产品速度、精度、可靠性、负载能力逐步提高。创新链条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机器人产业高端化升级。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介绍,我国在机器人模块化与多任务规划、智能控制、信息感知与导航等技术方向累积了一批专利成果。

图为“腾讯云杯” BCI脑控机器人大赛现场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

机器人在制造业应用程度的加深为“制造”向“智造”转变持续注入着强劲动能。辛国斌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覆盖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应用快速拓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也组织召开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与相关企业和机构交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机器人相关制造业首先要满足的是体积和功能等问题,但对于能耗等方面还暂时没有过多涉及。”一位专门生产机器人电机的厂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