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喜欢科幻的人而言,谁不想要个“变形金刚”呢?春节期间大火的《流浪地球2》,不同形态的机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里面就有山东造的身影。

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如今的机器人已从最初的“替代人”到“人机共舞”,再到如今提速智能制造,山东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也越发具有竞争力。

对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而言,机器人产业驶入“快车道”不掩盖目前整条产业链的发展所困,为此山东制定出台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再次提及紧扣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要求,明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精准补齐“五基”短板,着力突破工业母机、芯片、机器人等高端领域。

行动紧随其后,无论是加注科创、重视人才培养,还是另辟赛道“弯道超车”,伴随山东在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力,或许短时间内,我们仍无法人手一个“变形金刚”,但美好生活里将出现无数“变形金刚”……


机器人驶入“快车道”

在交大智邦(枣庄)数字化工厂,虽然整个车间空无一人,但所有设备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一台台无人操作的机械臂正在有序作业——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覆盖下,在这里通过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工厂所有设备的一键开关机。

这样的机器人智能化场景并不鲜见。今年春节档,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备受关注,上映首日便打破多项纪录。在电影中,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存在于电影的各个场景,保障着庞大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转,让观众直呼过瘾。

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背后,活跃着来自淄博企业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的身影,电影中的协作机器人为“淄博造”。

“镜头中出现的这些机器人机械臂均由遨博智能提供产品技术支撑,去年7月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智能咖啡机器人也同时出现在了画面中,让我们十分自豪和振奋。”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董事长韩永光表示,电影中的协作机器人在现实中也已实现多场景应用。

这些案例正反映出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显然不会坐等机遇垂青,况且,山东在新能源汽车、物流等行业里的不少企业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的同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这也让山东有需求去推动机器人产业纵深发展。

宝佳自动化

综合全省来看,目前,山东现有智能机器人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超160家,业务领域涉及机器人本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零部件等产业链环节,拥有宝佳自动化、兰剑智能、翼菲自动化、德晟机器人、科捷机器人、淄博纽氏达特等特色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抓举、装配、焊接、电力巡检、物流、消防、康复等领域,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零部件产品研发方面实现突破,构建了集创新研发、整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配套加工、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延续“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山东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15.5%,在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3.1%,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省内城市例如济南、青岛、淄博等地,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抢占机器人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努力打造机器人产业样板,为观察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延续过往的重视,在新近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山东再次提及紧扣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要求,着力突破工业母机、芯片、机器人等高端领域,这也为山东机器人产业下一步高速发展预埋了伏笔。


“多点突破”提振信心

机器人产业何时在山东“生根发芽”很难考证,但近年来各地市“多点”突破,让山东机器人产业具备了加速“快跑”的条件。

在济宁邹城机器人产业园展厅,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十分吸睛。

济宁市是能源大市也是工业制造大市,近年来,积极鼓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引导电机、精密传动、机械加工等部分企业向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转型。

邹城机器人产业园正是济宁打造的成果之一,其已成为济宁市双创示范基地,是济宁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济宁依托正方智能机器人管理运营平台,整合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和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两大支撑平台,以及政策、人才、金融、公共服务、应用推广等平台资源,不断厚植机器人产业发展“沃土”。

山东正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张伟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孵化发展珞石科技、达野智能、凌众大通、跬步、灵智、科比特等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企业26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

济宁也借助域内的邹城机器人产业园、济宁高新区高端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两大机器人产业园区加速产业集聚——一批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企业快速崛起,基本形成“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研发+行业应用”的机器人产业链条现状。

和济宁不同,淄博临淄区则通过引来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淄博市政府迅速帮我们完成了山东省重点项目的申报,然后我们拿到了300亩地的用地指标。”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永光感慨地说,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短短几年,秀域智能健康、北京如影智能科技等4家协作机器人企业相继入驻临淄。

这些企业互为上下游,形成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业链,实现协作机器人机械臂的量产和成本压缩。“十四五”开局之年,遨博机器人机械臂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6.1%,全球出货量接近1万台。

如今,一条“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应用端”的机器人生态产业链在临淄迅速崛起,未来几年,临淄区的机器人产业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当地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也吸引了更多投资创业者,这也让临淄区的机器人产业有了可预见的美好未来——总投资90亿元的电科北方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落户临淄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电磁编码器,到谐波减速器,再到伺服电机和协作机器人的全产业链生产;年产5000台(套)的山东现代庆炀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厂房和工作楼主体已建设完成,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推动淄博市机器人产业集群与发展;投资27亿元的韩国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已完成立项……

济宁、淄博是代表却不是全部,济南、青岛、烟台等市也有类似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区加速崛起,汇聚“多点”突破不仅能让山东机器人产业生态越发完善、竞争力日益增强,也能提振山东智能制造发展。


科创引领“人机共舞”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这是2022年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两化深度融合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针对山东机器人产业发展给出的建议。

实际上,尽管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在山东发展迅速但掩盖不了目前山东乃至全国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所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主,外资品牌依托核心零部件优势占领全球市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实现国产替代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此,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正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而就提升科创能力而言,离不开政府在科研生态打造上的努力,更离不开科研“主力”——企业的能力“落地”。

在去年9月份举行的2022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上,兰剑智能占据最大展位,携料箱穿梭机器人系统、空中穿梭机器人系统、环形穿梭车机器人系统、高位前移AGV、电动堆高AGV等多款核心系统震撼亮相,展露出强劲的实力。

“兰剑智能的核心理念就是‘惟有创新’。从成立之初,我们就走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物流科技公司所走的道路,就是不做跟随者。我们要做行业没有的东西,研究更创新的技术,做‘中国的大福,世界的兰剑’”,兰剑智能董事长吴耀华的话展示着这家企业的发展雄心,也道出了这家企业成长的“奥秘”。

当前,兰剑智能从规划设计、软件开发到系统集成、设备制造,逐步研发了基于仿真的轻量化设计技术、AGV监控与仿真一体化技术、基于相关性分析的订单分批与排序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等几十项核心技术,同时自主研发了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性能优良的物流装备,产品覆盖了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备与软件,累计形成了40余项核心技术。

正是专注于创新,兰剑智能的实力与日俱增,相继获得了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山东省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位于淄博经开区沣水镇的山东芯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合科技”)同样是一家极具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其产品包含智能控制系统、示教交互系统,工业机器人等,还可为企业提供机器人智能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产品定位中高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频频依靠其核心技术优势获得客户青睐。

谈及其发展动力,科研是重中之重——技术出身的公司负责人王相伟对科技研发格外重视,表示企业每年都会拿出大量资金用于产品升级换代,将核心技术和绝对竞争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也预示着山东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有了更多的具体支撑。

山东已做好了起步,接下来是如何跨步。“到2025年,山东省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速25%以上”,这是山东“十四五”期间的一个发展目标,与这个目标相配合的是山东将打造40家以上机器人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每年新增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覆盖率显著提升。

这些数字目标随着时间我们会见证其能否实现,但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山东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力生产、生活——

物流配送机器人、清扫消毒机器人、能做手术的机器人、能做饭的“AI厨神”……各种用途的“变形金刚”将成为加速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动能要素”,也将成为你我生活的美好“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