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规范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使用和收费行为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适用科室、收费方式、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等进行了明确。

《通知》涵盖了所有机器人及多个科室,同时包括手术机器人的耗材、工具包服务等加收标准,整理的核心要点如下:


1、合理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不得超范围和过度使用;

2、明确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规范收费行为:

1)手术规划功能:不另立项收费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只发挥手术规划功能的,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类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的创新通用技术,辅助进行手术规划、术前模拟等,辅助操作价值在手术价格中体现,不另立项收费。

远程提供院际手术规划服务的,按照单学科远程会诊进行收费,不另行加收。

2)发挥导航定位功能:加收40%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只具备和发挥导航定位功能的,每例手术加收40%,核心术式价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标准按每次2000元封顶。

3)辅助操作系统:加收80%-300%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属于“采用机器人技术的辅助手术设备和辅助手术系统”(简称RA设备/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按照对应开展的手术项目加收: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在医务人员支配下仅完成或参与完成实现手术目标的部分核心操作步骤(含远程手术操作)的,加收80%。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在医务人员支配下完成或参与完成实现手术目标的全部核心操作步骤(含远程手术操作)的,加收300%。

注:加收标准导航定位工具包以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费用。

3、加强监测手术机器人使用与收费匹配情况,禁止擅自提升收费标准;

4、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纳入动态调整范围,持续降低偏高价格。


手术标准的出炉,或将影响一大批科室

提到手术机器人,绕不开的绝对是直觉外科的达芬奇。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等临床科室。

相较于传统微创手术,手术机器人更加精准、精细,在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能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比如在前列腺癌切除上,手术机器人拥有明显优势。普通切除方法下,部分病人会丧失性功能,因为性神经极为纤细,借助普通医疗器械无法观察到,而手术机器人可以让更高比例的患者保留“性福”权利。

在腹腔镜下,医生只能看到黑白平面、放大两倍的图像,而手术机器人能做到3D彩色、放大10-15倍;腹腔镜手术是人手控制腔镜,手的颤抖在终端会被放大,影响手术精确性;而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操作电脑控制,不存在抖动问题。

此外,机器人手术出血量大大减少,还有助于缓解日益加剧的“血荒”。以胃癌病人为例,常规手术一般需输血400ml左右,而机器人手术一般不需要输血或只输50ml。

国内一些企业通过避开“达芬奇机器人”等优势的地方,转攻骨科、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等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这一趋势必将对手术机器人已经或即将进入的诸多科室,如骨科、头颈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等手术操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或将越来越多与人抢饭碗。

但从患者端来看,手术机器人使用意向不高,主要受高昂的费用影响。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而言,其单次费用比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出3-4万元不等。

截至目前,除北京外,手术机器人的费用多数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担。

关于是否会将手术机器人费用纳入医保统筹,《通知》也给出来明确解答“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加收费用暂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收费标注的出炉,或许会影响手术机器人后续的放量,对于还挣扎在商业化路上的国产手术机器人来说,应该如何说好这个故事,让更多医疗机构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