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从国产替代走向国际竞争,是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突破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应用国产替代最后一公里的提案》。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它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当前,国产机器人产业小而散,多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在汽车、3C半导体、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中高端应用领域,机器人国产替代的‘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孙志强说,中高端领域难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原因,一方面是国产机器人后发劣势所致,产品性能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则是国产机器人缺乏在中高端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导致重点用户对国产机器人普遍缺乏信心。

为此,孙志强建议,应聚焦中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市场应用加快迭代进程,加快突破机器人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在中高端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现国产替代的应用场景和示范案例。

“要推动机器人在中高端重点领域“需求侧”的国产替代部署,组织实施国产机器人应用验证工程,选择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建立机器人国产化替代应用示范线,有效填补应用空白,提振国产机器人在中高端领域应用信心。”孙志强说,要整合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供给侧”优势资源,甄选并组建若干由国内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商、本体制造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合攻关团队,强化协同供给能力,针对性解决重点领域“需求侧”的难点痛点,形成国产机器人在重点领域的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为联合攻关团队和应用验证工程提供资金、人才、税收等优惠保障政策,推动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此外,孙志强还表示,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的协同创新机制,组织并推动机器人产业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项目的落实等,加快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向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