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赋能正崭露头角,聚齐了AI公司、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的张江科学城也在加速形成AI智药生态圈。

“现在,张江机器人谷里更多是在用机器人造车、造机器人,今后大家就能在这里看到机器人‘造’药的场景,”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涛今天在张江AI智药论坛现场,向记者首度“剧透”了正在打造中的AI承载区——张江集成创新园。以AI赋能为核心,整个一平方公里的园区位于浦东南北科创走廊的黄金交汇点,将汇集一大批AI+生物医药、AI+医疗器械的领先企业。


打造AI+产业发展引擎

在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实验室里,机器人“造”药已成为现实。晶泰科技化学服务副总裁张浩透露,晶泰科技在上海已建成的数千平方米自动化实验室里,采取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共有近百台自动化工站,可以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乘着AI赋能制药的大趋势,张江今天公布了全新的AI承载区——张江集成创新园,力推产业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

据介绍,张江集创园坐落在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规划面积一平方公里,是张江机器人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定位上,张江集创园聚焦于AI+生物医药、AI+医疗器械,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区。

未来,晶泰科技准备在此扩大自动化实验室的规模,数千台工站的自动化工站集群,将与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以及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一起,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源调度和更多研发场景的自动控制,为更多创新药物研发保驾护航。

“自动化工站在早期药物研发阶段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化合物建库、催化剂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据张浩介绍,“过去,化学合成往往基于经验,也就是说合成人员越有经验,设计的路线可能就越可靠。但今后我们就可以借助AI设计路线,依靠高通量的自动化实验,快速试错、迭代、优化,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化合物。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动化实验可以加速合成进度,提高合成成功率。”

王涛表示,借助张江科学城的生态赋能,张江集创园作为AI承载区,将发展成为AI+生物医药产业的优质企业集聚高地,成为AI+产业的发展引擎。


AI+新药研发大有可为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完善,AI将逐步贯穿新药研发的三大阶段:靶点发现、新药研发、临床实验。”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透露,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款药物问世背后都有AI的身影。

这家在AI制药领域锋芒毕露的企业也已驻扎在张江。仅用18个月的时间、260万美元的投入,英矽智能就研发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新靶点,节约了大量药物发现成本。今年5月,这一候选药物获批在中国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成为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人工智能研发药物。

前几天,英矽智能刚刚与全球医疗巨头赛诺菲达成一项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战略研究合作。目前,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该团队已启动30多个在研项目,覆盖肿瘤、纤维化、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其中,7个在研项目都在一年时间内从立项推进到临床前阶段,包括针对全新靶点的抗肾纤维化项目、靶向主蛋白酶的新冠药物等。

数据预测,2020至2027年,AI+新药研发市场将保持31.6%的年增速,市场价值预计在6年内突破300亿元。


提速还需注入更多创新要素

新技术的出现为新药研发注入新活力。当下,AI智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跨领域人才、配套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链中各种创新要素的支持。

去年,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成立,成为推进AI与医药跨界交叉融合、数据资源共享、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纽带。

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轮值主席、美迪西创始人兼CEO陈春麟表示,张江AI智药生态圈正逐步形成,联盟内成员已有不少合作案例,比如美迪西就与英矽智能签订了战略合作。未来,人工智能企业、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将在张江擦出更多火花。

就在今天,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扩大了“朋友圈”,罗氏中国创新中心、恒瑞医药、药明生物、联拓生物、锐格医药、百度、圆壹智慧、星药科技、宇道生物、英飞智药等10家企业成为新晋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