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赛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某个领域一旦成功跑出某个颠覆者,也意味着给众多后来者们创造了一条学习路径。

比如,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因为达芬奇的成功,全球涌现出一批跟随者与挑战者。

它们在成立之初,定位就是“XX达芬奇”,或者“达芬奇颠覆者”,试图通过“达芬奇”这三个字,简单直接向市场描绘一个看得见的增长蓝图。

前有达芬奇的成功,市场对这些后来者们同样寄予厚望,希望找到下一个达芬奇。一大批跟随者们,可能产品还没有落地,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独角兽。

当然,再好的故事,都要有实际数据的支撑。一旦故事没能完成,那么变成事故在所难免。在手术机器人领域,这样的事故屡见不鲜。

看起来,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准独角兽Titan医疗,就是这样一个悲催的例子。


01

达芬奇神话

在外科手术领域,新技术成功商业化的关键因素,在于得到患者、医生及支付方的共同认可。

对患者而言,自然是希望手术的伤害越小越好,这考验新技术解决传统手术后遗症痛点的能力;

对医生而言,治疗效果必然关心,但同时还会关注新技术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如果新技术大幅增加手术难度,相信没多少医生愿意使用;

对支付方而言,最关心的则是能否大幅降低治疗费用。通常情况下,美国手术费用的主要支付方不是患者,而是医保和商保,它们自然是希望,治疗费用越便宜越好。

要想同时满足这三方的诉求,极其不容易。但即便只能一点或两点,商业化前景也不会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便是如此。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控制台和影像处理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通过视觉系统操作仪器执行手术。由于其成像清晰、机械臂灵活,能够更好地保护神经。

凭借这一特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避免传统前列腺手术容易伤及神经的痛点,并一跃成为腹腔镜手术中不可获取的存在。

而基于“耗材+机器人”的商业模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其母公司直觉外科带来了惊人的财富。2022年,直觉外科营收高达62.22亿美金,净利润也达到了13.22亿美金。

与业绩一同上涨的,还有直觉外科的股价。上市20多年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百倍,收益率甚至超越大牛股谷歌,妥妥的超级大牛股。

于是,“下一个达芬奇”的故事,显然不要太迷人。


02

颠覆者与追随者

在资本的助推下,海外涌现很多了达芬奇的追随者与颠覆者。氨基君开篇提到的Titan医疗,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Titan”,是希腊神话中巨人的名字,Titan医疗的野心一览无余。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计划覆盖欧洲和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号称“达芬奇终结者”。

“终结”的武器则是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全球最早入局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的企业,Titan医疗瞄准的机会是新一代手术机器人,试图颠覆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

单孔机器人的核心亮点,是通过减少切口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因为单孔手术不仅创面更少,所需的麻醉剂也更少,对身体的影响自然也会减少。

根据Titan医疗描述,单孔机器人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不到5小时,而多孔机器人则需要超过26个小时。

与此同时,Titan医疗的单孔机器人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医院和医生的痛点和需求。一方面,采用更小的体积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以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采用3D高清摄像机和精密仪器等方便医生操作。

长远来看,单孔手术机器人发展是大势所趋。

达芬奇同样没有落下这一领域的布局,甚至进度赶超Titan医疗。2018年5月31日,FDA正式批准了达芬奇单孔SP手术机器人适用的第一类手术——泌尿外科手术。

虽然达芬奇占得先机,但Titan医疗依然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Titan医疗,产品尚处于研发早期阶段,但市值一度接近8亿美金,成为准独角兽。

华尔街对达芬奇故事的向往,可见一斑。

过去几年,国内也涌现了众多手术机器人的明星公司,不仅包括多孔手术机器人选手,还包括押注单孔手术机器人的选手,例如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威高手术机器人等等。

不过,目前来看,要想复制达芬奇神话并不容易,Titan医疗就吃了瘪。


03

落寞者与破产者

颠覆式创新,向来不易。

在达芬奇单孔机器人高歌猛进的情况下,Titan医疗却持续性战术拉胯,始终未能成功将产品推上市。

在这一背景下,Titan医疗的股价开启了狂跌模式,最新股价仅为0.13美元,市值仅剩1504万美元。

更要命的是,Titan医疗资金也随之耗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上市至今,Titan三度面临退市危机。

2022年11月,Titan医疗终于放弃幻想,宣布出售公司。令人遗憾的是,卖身事件的推进也并不顺利。

今年2月份,外媒报道称,在遍寻超过40多个买家之后,没有一方表示有兴趣购买Titan医疗,也没有一方选择提交提案。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对其技术的前景已经充满疑虑。

曾经的颠覆者,一步步走到破产边缘。

Titan医疗的今日之结局,对手术机器人入局者更多的是警示。

放眼国内,大多数达芬奇的追随者们也尚未上岸,单孔机器人研发进度领先的包括精锋医疗、术锐机器人等,产品均处于临床阶段。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仍要依靠融资走得更远。比如,截至2022年末,精锋医疗账上货币现金余额仅剩下1.56亿元。而悲剧的是,在遭受举报风云后,精锋医疗终止IPO计划。这对精锋医疗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是一大挑战。

实际上,即使企业们迈过了落地、融资、拿证这三道坎,也将迎来竞争更加残酷的商业化时代。它们不仅需要直面达芬奇的挑战,更需要与参与国内企业的内卷大战。而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何时能够井喷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无疑是每一位实力选手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