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比行李箱稍大的移动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数吨货物,在高温、粉尘、放射性、污染等场合工作。移动机器人已成为工业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化设备。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及物联网、芯片等技术的成熟,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据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额突破百亿元,达126亿元,同比增长64%。预计未来10-20年,国内移动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机械臂主要市场已被ABB、库卡等巨头占据不同,移动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出现巨头,各国正处于全力发展、激烈竞争的阶段。

早在17年前,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机器人”)就从零起步自研移动机器人,投入了上亿元六次迭代产品,申报了400多项专利,产品标准、工艺路线、测试方法、应用工具全自主知识产权。

随着技术、人才等逐渐成熟,嘉腾机器人还成为中国首个拿下德国红点奖以及首个参加汉诺威工博会的机器人企业,并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去年,嘉腾机器人年营收近3亿元,近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近30%。

嘉腾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陈洪波表示,未来嘉腾机器人将持续扎根行业,进一步研发更智能、灵活、大功率的移动机器人,适用于更多特殊环境,助力我国在移动机器人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移动机器人“拓荒者”

研发3年,从千万富翁到一身负债,所售机器人不过数台,这就是嘉腾机器人创始人陈友、陈洪波、符致云创业初期面临的窘境。

一切源于他们“过早”进军移动机器人行业。

据统计,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8376家,是2016年的6倍。但在17年前,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屈指可数,彼时中国制造业刚刚开始迈入自动化升级阶段,距离移动机器人风口还有十年之久。

而依靠自主研发特定的合成石材料,陈友、陈洪波等人早在2003年就已身价千万。虽盈利可观,但该行业市场规模小,他们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彼时,一个客户正为治具搬运犯愁,他告诉陈洪波:“电路板焊接后治具需搬回生产线起点再使用,一个大型电子厂单搬运治具就需要上百人,极其辛苦且耗费劳动力。”

这触动了陈洪波,他也曾许多次肩背手扛合成石,深谙搬运之苦。能否研发一个自动搬运的机器人,解放搬运劳动力?研发移动机器人的念头就此萌生。

2005-2008年,嘉腾机器人决定全力投入研发移动机器人,推出了第一款AGV(自动导引小车),此后持续完善和改进AGV产品,但这条路比想象更艰难。

由于进入得太早,移动机器人行业没有人才,机械自动化出身的陈友和汽车专业出身的符致云既要当老板,也要做工程师;业内没有技术参考,嘉腾机器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行摸索产品标准、工艺路线、测试方法、应用工具等;资金也极为困难,三位创始人将第一桶金3000多万元全部“烧”完后,只能以个人贷款补贴公司。

可由于当时市场对机器人认识极其缺乏,三年间嘉腾机器人的AGV产品仅售出了数台。

因为笃定行业发展前景,嘉腾机器人咬牙坚持了两年,解决了1000多个移动机器人问题,写了30万行代码。直到2010年后,嘉腾机器人才迎来转机。

凭着更深积淀,嘉腾机器人先后拿下华为、奔驰等企业订单。2016年,嘉腾机器人的“大黄蜂”和“小白豚”移动机器人双双还获得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机器人企业,“大黄蜂”还可实现无轨牵引2.5吨物料防水运行及自动搬运,嘉腾机器人的知名度迅速打响。

与此同时,各种支持纷至沓来。2014年,嘉腾机器人引入战略投资者东方精工,A轮即融资5000万元;2016年,嘉腾机器人被评为广东省“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新建工厂扩产项目获政府支持 800万元;此后,嘉腾机器人还加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政府配套支持3000万元。

所获支持让嘉腾机器人能更大力投入研发,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不仅招聘了清华大学算法高手,还在广州设下研发办公室,聘请更多专家。

乘势而上,嘉腾机器人快速扩张、推广,目前已推出6代AGV,产品SKU超300个,年销售移动机器人数千台,服务过超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从被拒绝到受欢迎,2016年至今,嘉腾机器人已经五次登上汉诺威工博会展台。

(测试中的小型嘉腾移动机器人 高慧超摄)


竞争白热化核心技术站稳脚跟

风口的到来给嘉腾机器人带来了无限机遇,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困难。

伴随着政府频推机器人扶持政策,资本开始涌入移动机器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总融资额达47亿元,几乎是2016年的20倍。与此同时,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开始井喷,连房地产、家电等行业的巨头都开始跨界布局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领域抢人、抢市场大战一触即发。作为扎根行业十余年的企业,嘉腾机器人首当其冲。

“2019年前后,一些企业以两三倍的薪资从嘉腾机器人挖人,面对员工流失,我们也心急如焚,却没有办法,毕竟嘉腾机器人作为中小企业财力难以比肩。”陈洪波坦言。

但仔细研判过局势后,嘉腾机器人的创始人逐渐冷静下来。

“作为一个高技术、重服务、重口碑的行业,移动机器人不是‘砸钱’就能快速做好的,其资本回报周期很长。”陈洪波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除技术门槛高外,移动机器人还很重服务,需针对不同工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且售后服务长达十年,这都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

冷静下来后,嘉腾机器人一方面静观对手变化,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抢人风波让嘉腾意识到,人才只能靠吸引,不可能锁住,相互成就的关系才能更长久。如今嘉腾机器人研发人员达200人,涵盖算法、机械、电气、物流规划等各个领域,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企业新增了两大员工持股平台,等企业营收达8-10亿元时就择机上市。

除了让人才为我所有外,嘉腾机器人更注重让人才为我所用,积极与各类人才合作。疫情期间,嘉腾机器人研发的“守护者II抗疫机器人”设计师有的远在伦敦,产品研发还与香港医疗企业、上海专家进行了合作。

聚拢济济人才的同时,嘉腾机器人积极研发、储备新一代技术。

历时六年,投入数千万元,嘉腾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的负重从最大8吨提升到了80吨,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售价可达数百万元。“这一飞跃将大大打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从纺织、家电等轻工业到航天航空、冶金、能源等重工业。”陈洪波说,未来大型集装箱等搬运均有望由移动机器人完成。如今嘉腾机器人已拥有400多项专利,其中80多项为发明专利。

(负重可达80吨的嘉腾移动机器人 高慧超摄)

在嘉腾机器人勤修内功之时,资本市场也逐步回归理性。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今年机器人行业已进入“洗牌期”,市场上的钱少了,机构出手不像去年那么激进,业内马太效应加剧。

部分还没构建起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开始了收缩。对此,陈洪波感受深刻:“这些机器人企业还进行了规模不小的裁员,过去被挖走的员工一些还回流回来了,甚至带来了新人才,我们很欢迎。”

穿越风浪,嘉腾机器人竞争力更为凸显。“我们坚持做民族企业,实业报国。”陈洪波说,企业已在佛山购置土地,2019年建成约5万平方米的厂房,未来将扎根大湾区发展,研发更智能、灵活、大功率的移动机器人,适用于超高(低)温、特殊地面、窄通道等更多特殊环境,助力我国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