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工业软件供需大会暨中国(南京)软博会上,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携“灵魂画师”等多款自主研发的熊猫工业机器人产品精彩亮相。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画画,更能胜任上下料、组装、研磨、分拣等工作。

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南京紧抓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契机,持续做大产业“蛋糕”,推动大量“机器人+”场景涌现。1—7月,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8.1%,带动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领涨,累计产值同比增长3.4%,快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


可负载能割草善物流,近百家机器人企业各展风采

双机联动电焊机器人、高速高精度机器人……走进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南京熊猫装备园,100多台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整齐排开,有的娇小玲珑,有的魁梧健硕,尽管“长相”各异,但个个精通“十八般武艺”。

“目前,企业共研发了6个系列8款工业机器人,‘胳膊’伸开时臂展最短的0.6米,最长的2.65米,可负载从4公斤到165公斤不同重量的物体。”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机器人会涂胶、搬运、装配,还能检测、打磨、等离子切割等。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熊猫”已经完全掌握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器的运动控制和算法,其精度、速度可以同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2022年,南京熊猫工业机器人单机和工作站销售额同比上升50%,产品销往山东、江西、辽宁等地。今年以来,市场表现势头不减。

本届软博会上,南京极智嘉机器人有限公司带着高颜值、薄机身的P800机器人一亮相,顿时吸引众人围观。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可搬运整个货架到拣选工位,比起传统的“人找货”模式,效率显著提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安全性高。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埃斯顿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军品牌,携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登场。

据了解,埃斯顿全系列覆盖3—700公斤负载64款机器人,搭建了功能强劲的“全明星阵容”。庞大的机器人“军团”,激活企业发展澎湃动力。2022年,埃斯顿实现营收38.81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8%和36.28%;机器人出货量1.8万台,产销量稳居国产品牌第一位。

目前,全市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近百家,在不同细分市场展现风采。

从苏美达智能科技产业基地“走出来”的虚拟边界草坪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割草机不仅更安静,还可以自动避障、充电、躲雨,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在创新产品设计、核心部件研制、AI控制算法等方面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5个型号的协作机器人以及2款室内无人车产品。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特种机器人研发为切入赛道,致力于为电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提供贴合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发展成为特种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

此外,主攻物流机器人板块的牧星智能公司研发的仓储机器人产品,远销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地,目前超过80%的订单来自海外。

“去年5月,牧星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在江北新区设立,今年上半年海内外市场协同发力,南京工厂已出货2000台,出货量和产值同比均增加1倍,达到8000万元以上。”牧星智能标准品事业部总经理何梓杰介绍。


多板块集聚,产业成链助推企业“加速跑”

“企业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总营收10%以上的研发投入,目前已实现工业机器人生产完全自主可控。”埃斯顿执行总裁周爱林透露。

近年来,埃斯顿大力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目前自产的零部件已能基本满足公司机器人产品生产制造需求,同时建立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再到系统集成的产业生态链。

机器人是一个非常依赖各功能部件相互配合的产品,拥有良好的产业链,不仅使企业在成本、质量上提升竞争优势,还能在技术和应用上形成协同效应。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南京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竞争焦点,加紧谋划布局,相关企业主要集聚在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链。

工业机器人是南京市机器人产业主力军。除了埃斯顿和熊猫电子装备两大本体制造商,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主要有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的控制系统以及埃斯顿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等;在系统集成领域,中船重工鹏力的大型船舶平面分段装焊技术国内领先。

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呈现上升趋势。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阿尔法机器狗系列产品,可以行走、爬升、奔跑、跳跃,会收拾餐桌,还能为主人收发快递和运送外卖。

特种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以亿嘉和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产业成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景曜科技专注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是国内专业从事机器人3D机器视觉和智能复合机器人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特色场景的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

“我们把3D视觉和移动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轨道交通底盘巡检机器人,已自主研发多款轨道交通领域核心产品。”景曜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黄怡说,以3D机器视觉智能检修系统为例,这款复合型机器人产品可应用在铁路维护场景。

目前,该系列相关产品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零部件自动化检测筛选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空白,成为中车、神华、国铁、深圳地铁等国内知名轨交运输服务企业供应商。

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的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等在业内也颇有名气。

“将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作为网点的数字员工和智慧小助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共识。”南大电子品牌总监徐宇嘉说,研究院聚焦银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发展,携手各大银行探索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数字化智慧服务生态在银行网点的应用实践。截至目前,该院已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合作,累计部署智能机器人系统1000多台。


应用场景持续上新,机器人产业迎“窗口期”

随着工作人员在工单机前轻点屏幕下达指令,悬架上空巨大又灵巧的机械手臂开始舞动,有条不紊地为下方12个生产工位配料、送料……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丝杆智能化生产车间引入大量机器人,全面建成智能化产线后,车间人数缩减40%,效率提升400%,产品合格率从原来手工生产的96%提升至100%。

“30多台(套)机器人上马后,车间数控自动化设备应用率达到70%以上,数控自动化设备联网比例达到91%,如今整个车间产能达到20多亿元。”康尼机电轨道事业总部副总经理张洪斌说。

引进工业机器人“员工”,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选择。

走进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江宁新工厂,一眼望去,大量的机器人、AGV、智能立库等自动化装备格外引人注目。

机器人上岗,助力工厂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相比原工厂,新工厂投产当年生产人员减少了47%、产能提高了210%、成本降低了24%、销售额增长了46%。”南京优倍董事长董健告诉记者。

在技术和市场的驱动下,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上新。

埃斯顿医疗开发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将手臂固定在支架上,手握圆形手柄便能在屏幕上玩切西瓜、飞机大战、扑蝴蝶等上肢活动游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埃斯顿医疗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套设备已在北京、南京等地康复医院、养老院投入使用。

江苏卡尔曼研发的智能北斗导航养殖无人船,将北斗卫星超高精度导航算法及系统设备、视觉算法及决策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结合于一身,淡水螃蟹养殖入选全国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机器人装载带精准计量的喂食设备,可在养殖区域水面上按照预先设置的路线定点按量自动投喂,每小时投喂面积50—100亩,投喂均匀覆盖率达95%。”江苏卡尔曼总经理徐航涛介绍,该机器人还具有水质检测、药物投放、精准自动控制增氧机等多水产养殖用途。

随着大量“机器人+”场景出现,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去年出台的《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加快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埃斯顿等龙头企业输出产品和服务。

政府引导,企业发力。

黄怡表示,今年景曜科技将持续加大在基础硬件和智能算法方面的研发,重点围绕轨道交通领域持续开发核心机器人产品和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推出应用于轨交领域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