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从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四大家族”时代,进入了新势力蜂拥而入、抢占蓝海的“战国”时代。巨头承压,新秀林立,整个机器人行业洗牌和升级已经如火如荼。

如今在市场多变的环境下,无论是行业头部企业还是新入局的创业者们,都将无法避免面临严峻的考验。

机器人玩家们之间的竞争,开始聚焦至更多领域、更多场景,比如:机器人产品技术的创新升级、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上下游供应链的完善等。

其中,发展迅猛的国产机器人品牌却一举突围,在整个机器人市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蓝海赛道,群雄角逐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赛道发展火热,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5.6万台,同比增长48.8%,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45万台。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也颇为青睐,2021年,艾利特、节卡、珞石、极智嘉等几十家机器人品牌相继获得融资,融资数额超亿元,且今年节卡更是完成近10亿元的D轮融资。

行业发展正处蓝海,入局者开始批量涌入。工业机器人赛道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四大家族”占据了先发优势;国内机器人赛道则有新松、埃斯顿、埃夫特等知名厂商蓄势待发。

此外,商业应用领域的玩家们也在积势蓄发,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猎户星空等品牌旗下产品先后在商场、餐厅、医院等多场景内广泛落地,销量十分可观。

随着入局者不断递增,市场竞争加剧。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发展、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也开始发生改变。从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业绩财报来看,不难发现,今年“四大家族”仍在强势领跑,拓展市场,但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及市场冲击,导致业绩相较往年发生较大波动。

同时,机器人行业不再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一枝独秀,细分领域得到充分发掘,包括主打人机协作、安全应用的协作机器人;可自主导航,识别搬运的移动机器人;多技术融合一体的移动复合机器人…整个机器人赛道正在断升级、调整、创新。


近几年机器人赛道火热主要原因:

第一,全球人口红利消失。工厂招人困难,出现用工荒。

第二,自动化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与自动化成本降低达到交叉拐点,中国的这个拐点大致出现在 2014 年,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大量普及机器人自动化。

第三,机器人需求发生变化,从标准自动化转变为柔性自动化制造。机器人正在向智能机器人进化。

第四,中国是全球机器人、自动化以及视觉、工业软件最大的市场之一。


智慧工厂进化三部曲:

首先是传统自动化工厂。特点即一条产线只能生成一种产品。

其次是柔性自动化。当前新建的智慧工厂大部分产线已接近柔性,特点即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最后是数字化工厂。典型特征有:生产制造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全自动化、质量可追溯、设备状态可监控甚至可实现预测性维护。

历经多年,机器人本体硬件变化少,但工业软件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柔性自动化向数字化工厂跃迁的关键是软件、视觉两大核心。


机器人在服务行业逐渐应用的主要原因:

第一,成本。2012 年激光雷达成本约 1.8 万人民币,现在 300~400 人民币。服务机器人成本的急剧下降,低于服务行业人工成本之后,落地成为可能。

第二,市场教育。机器人的使用逐渐被大众接受。

第三,算力提升。机器人视觉、机械学习、云等依赖于海量数据计算,算力卡变小,更多算法得以在设备上应用。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向驱动下,让全球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被看作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供给端上,一方面是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成本国产化,零件成本下降间接带来机器人的成本和售价的下降。

另一方面,视觉、力控、导航、光电等核心技术获得了突破,使得机器人“解放人”与“赋能人”的能力大幅提升。

需求端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特殊场景招工难的痛点以及疫情的催化作用,点燃了机器人产业,下游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快速攀升。

另一方面,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双重利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还是科创板的推出,都使得机器人的增长和退出都有了更多的确定性,这使得这一赛道投资活跃度变高。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将出现一波优质的世界级机器人龙头企业。


市场火热 ,机会涌现

新形势下,机器人市场是否还值得入局?机器人品牌还存有哪些可挖掘的机会?

从消费需求来看,常态化疫情下人工红利不断消退,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等难题,同时制造企业特别注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用机器人进行转型升级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延展。由最初的汽车制造业延伸至新能源、半导体等对精度要求更高的行业中,机器人已然成为用户智造升级的热门选择。而随着场景的不断发掘,产品技术得到同步提升,更多典型应用案例相继在市场上得到验证,机器人使用场景已经越来越丰富多元化。

但相较机器人家族们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新入局的机器人品牌想要站稳脚跟也并非易事。对此,可根据自身产品技术及应用领域,对标业内发展较好,势头较稳的品牌,稳步向前推进市场。

智能机器人商情观察到,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强势崛起,得益于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因而只有深耕国内市场,在扎根国内市场取得优势后,从国内市场延伸至国外市场,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品牌的发展。

如今,机器人正在被更多的用户认可,成为制造业的新宠儿。同时随着入局玩家的增多,机器人市场开始“内卷”,但市场的标准也在新老品牌的共同推动下逐渐完善,未来国内机器人市场仍然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