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强调,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将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与此同时,在3月1日的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马斯克表示,在未来我们将看到人形机器人的更多作用,人形机器人可能超过人类数量。

可见,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个产业,更代表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不懈追求,且前景十分广阔。那么,马斯克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畅想真的能实现吗?人形机器人又发展到哪一步了?


人形机器人发展到哪一步了?

在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特斯拉展示了关于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视频。与去年相比,这个机器人似乎更加灵活,能够行走。马斯克承认此前在AI日上发布的擎天柱并不好用,但接下来情况会有所改善。此外,不同于以往仅有一个人形机器人现身,本次展示了多个人形机器人工作过程。

早在2022年10月1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迎来全球首秀,全身搭载40个执行器,并计划于3-5年内实现大规模量产,产量预估为数百万台。

不谋而合,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小米带来了人形仿生机器人小米 CyberDog(中文名“铁蛋”)和CyberOne(中文名“铁大”)在会上亮相。类人机器人CyberOne有177厘米高,重达52公斤,采用了多种技术,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据介绍,CyberOne可以单手垂直抓握3斤重的物体,在发布会现场,“铁大”走上舞台,向小米创始人雷军送上了一朵玫瑰。

人形机器人具有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例如,办公室内,擎天柱能灵活地提起水壶浇花、双手搬运物料至目标位置、准确定位周围人员并主动避让;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中,擎天柱已经开始投入简单工作,工程师为其规划了相应行动路线。

擎天柱(Optimus)在办公室给花浇水。图源网络

纵观人形机器人发展历史,业内公司已经积累了包括运动控制、智能语音对话及交互的先进技术,形成了一批功能各有所长的人形机器人,如擅长运动的阿特拉斯机器人、具有服务功能的阿西莫机器人以及高还原度呈现人类表情的Ameca仿生机器人等。

人形机器人的蓝海市场,在家务市场、商务市场及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场景众多。正因如此,人形机器人也成为科技企业们瞄准的新方向。2022年,除了特斯拉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外,还有亚马逊注资的机器人“Digit”,三星也投资了两足步行机器人“HUBO”。海外特斯拉、戴森、三星、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正以各种形式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ChatGPT或成人形机器人助力

近期ChatGPT凭实力“出圈”,而人形机器人与AI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


AI技术 让人形机器人更像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风口,人形机器人终于有了“大脑”,可以开始处理一定的专业性工作。

NASA曾经在2010年推出过探索机器人Robonaut 2。这款探索机器人在2011年随着“发现号”航天飞机登上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协助宇航员完成一些危险的工作。

Robonaut 2由NASA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研发,掌握先进的控制、感应和影像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比如建设工厂、生产汽车甚至是太空探索。

2013年,波士顿动力发布人形机器人Atlas,利用数年的时间将这个机器人研发成身体协调性极高的跑酷机器人,并加入了AI系统,让Atlas不断地学习和进化,目标是帮助人类完成各种高风险的探索工作。

可以见得,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拓展,整体市场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ChatGPT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

人型机器人成为人类“伴侣”的重要要素便是“大脑”,就是指它需要具备人类的思维与沟通能力,并且在借助于强大算力的情况下,可以成为我们强大的助理,不论是工作助理还是生活助理。

而这种大脑的核心技术就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需要人工智能具有类人的逻辑能力、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ChatGPT技术的突破,就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这种类人大脑实现的可能性。不仅是可能性,并且在一些知识类的沟通层面已经远超我们人类当前的预期与认知,其能力已经超越我们人类。

业内人士吕伟表示,ChatGPT具有深度学习特质,葆有出色的语言理解和文本对话生成能力,ChatGPT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水平的便捷性或带来人形机器人下一拐点,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


人形机器人 做“人”究竟有多难

本田的ASIMO曾表演踢足球,波士顿动力研发Atlas甚至可以做后空翻,小米的“铁大”在其发布会上给雷军献花后还学起了敲架子鼓,2016年~2022年之间,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曾四登春晚,人形机器人的开场秀数不胜数,但在开场秀之后却难有下文,除了个别的服务机器人外,很难在日常的生活中见到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之所以遥遥无期,主要还是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产品还“不够智能”。北京工业大学元宇宙云图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高泽龙表示,人形机器人的难点非常多,难点在于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力学意义上的混合系统(hybrid dynamics system),其不仅涉及到复杂的运动系统,还可能涉及到情感系统、自然语言系统、环境感知与反应、任务判断与完成、电池或能源系统、人形实现模块等,其细分的技术和功能可能是“数以万计”的。

首先,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相比,在结构设计、硬件构成、控制算法、核心性能要求以及零部件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普通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在2-10个之间,而人形机器人关节数量预计在40个以上;其次,除了电机、散热、机身自由度等硬件问题,还有“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等方面的算法和软件问题;最后,人形机器人还要面临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挑战——思维。如何让机器人具备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模拟出人类的情感和情绪,达到与人类共情,需要机器人基础核心算法的技术突破。

此外,例如两足机器人要对抗重力保持平衡,比如需要完成“把着扶手上楼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接触扶手的时间和位置如何判断,与脚步变化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想要完全建模都有至少6,7种不同的情况(先后顺序,接触数量都会影响),更不用说每一种情况下,这些方程本身就包含大量变量,高度复杂。这还是在建立在脚不打滑(也就是脚接触地面后固定,静摩擦)的假设下。机械手的精密感知决策和执行算法能力更是刚刚起步,比如人手剥鸡蛋很容易对机械手来说就太难实现了。

总体而言,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功能难以和人类能力相提并论,尤其在商业应用上仍然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难题。


结语

人形机器人在家务市场、商务市场及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场景众多。但是,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产品成本高、应用场景落地难、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仅仅从短期内来看,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是以战略布局为主,未来,当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基础技术相对成熟后,可能才会形成真正的产业趋势。


文章参考:

1.《人形机器人、6G、元宇宙……工信部点名加快布局》中国新闻网

2.《马斯克:特斯拉汽车是轮子上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中财网

3.《ChatGPT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特斯拉机器人A股零部件厂商有这些》科创板日报

4.《预测称今后五年复合增长50%以上 人形机器人春天不远了?》 中国经营报

5.《ChatGPT引爆万亿市场,马斯克、雷军抢滩人形机器人》创业邦

6.《人形机器,做“人”究竟有多难》中国青年报

7.《ChatGPT,让人形机器人更像人?》澎湃新闻

8.《人形机器人干货来了:一文带你了解半世纪以来那些著名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全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