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涨价潮仍在继续。日本工业自动化巨头三菱电机近日宣布,自2023年2月1日起对旗下全线产品进行涨价,涨幅为10-20%。其中,工业机器人将涨价15%、工业电脑涨价20%。

对于涨价原因,三菱电机给出的解释是,产品的主要材料成本持续维持在高位、加上物流费用上涨,虽然三菱电机致力于实施生产优化等降低成本的措施,并尽力确保原料和产品的稳定供应,但实在是“难于维持现有价格不变”,因此决定涨价。


▍原材料涨价波及供应链

2022年开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行业涨价潮迭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通货膨胀,大宗商品行情上涨,铜、稀土、硅钢、铝等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抬升了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海外零部件和芯片的供应量大幅下滑,使得国内机器人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影响。

北京一名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所在公司供应商分布在海内外,好多供应商也要从11月开始涨价,幅度达到了30%,“再加上汇率,其实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作为打响国产机器人涨价第一枪的汇川技术,今年3月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产品价格整体上受两个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给形势,“对于公司来说,目前主要还是受原材料供应形势的影响”。

芯片方面,在机器人领域,芯片通常被用于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上。一台工业机器人一般需搭载MCU(微控制芯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芯片。

不过在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等行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下,芯片厂商大多选择这些预期“钱途”更广的行业,战略性延后增长缓慢行业的交货排期,比如机器人行业。

也就是说,芯片厂商会选择在新能源等行业把产能“拉满”,有余力之后,再匀到别的行业,芯片等关键物料的供需失衡,价格随之上涨。

前述北京机器人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不清楚芯片厂商的决策逻辑,“但是实际情况确实是他们会优先给采购量大的厂商,比如车企供应”。

该人士还提到,目前原料的供货周期也非常长。海康威视机器人一名工作人员也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外资品牌的产品现在货期也比较长。

这直接影响相关公司业务稳定性。在今年6月的调研纪要里,位于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埃夫特谈及二季度受疫情影响情况时分析,公司大部分制造资源在芜湖,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公司供应链主要在江浙地区,同时部分二级物料、三级物料来源于海外,如公司采购的电机的一些部件、控制器的一些芯片需要从国外进口,疫情带来的江浙地区物流受阻、上海进口物料无法按时提货,对公司机器人业务有一定影响。

“供货周期长意味着项目执行周期长,资金流转不动,小公司资金管理能力太受考验了,”上述北京机器人行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感慨。


▍涨价潮下本土品牌更具性价比

涨价的底层逻辑一方面是为了对冲成本,另一方面也由市场竞争决定。不过,对比今年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厂商的涨价幅度可以发现,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涨价幅度大多是10%左右,国产机器人品牌的涨价幅度大多是2%-8%。

中航证券指出,工业机器人整体需求旺盛,上半年行业增速下滑明显主要系4-5月份疫情影响生产和交付,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机器代人大背景下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仍在提升,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具备本土替代能力,涨价潮下更具性价比,看好本土品牌的成长性。

汇川技术是今年4月第一家提价的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汇川技术投资者关系处,接电人员表示,短期内对于公司业绩可能影响不大,“因为相对外资品牌,本土品牌目前这个涨价幅度,性价比还是存在的”。

根据MIR DATABANK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超13万台,20强里外资企业仍占多数,共有8家国产厂商上榜。受益于光伏、锂电行业高景气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提升,国产厂商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快速增长,有效促进排名提升,埃斯顿和汇川技术成为唯二跻身前十的内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