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张大宏一边穿梭在各个手术室,一边心系4000多公里外的“战友”们——

他的团队里有2名医生2名护士,已经抵达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当地医护人员和一台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已恭候多时。本月底,张大宏将在杭州的浙江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浙人医”),为阿克苏病人进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张大宏在手术室内。本文均由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

也在这几天,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迎来举办的第十年。这是峰会日新月异的10年,也是互联网逐渐渗透医疗领域的10年。

大约9年前,张大宏团队就已接触智能化机器人辅助手术,那时还只能靠一根短短的有线,进行近台手术。如今,依托5G迅速发展,为山区、海岛的患者进行超远程手术,已经越来越日常。

从精准外科时代,到未来外科时代,一眨眼,沧海桑田。而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的更多结合,你我也早习以为常。

张大宏(左二)在调整手术机器人。


3个月前超远程手术的病人

恢复得非常好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里,张大宏团队4名人员正与当地医护、通讯部门一块儿忙碌着,病人术前监测、手术机器人调试、传输信号测验等,都是要提前沟通的事儿。张大宏则在杭州,随时关注进展。

这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尝试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接下来,他们有一场“硬仗”要打。

“第一次尝试,我们会派医护团队过去,按照在杭州做手术的标准,帮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后他们熟练了,就能自己来了。”张大宏心里有本规划书,“还是得‘造血式’帮扶。”

即将接受手术的这名阿克苏病人处于中早期,手术并不复杂——还在试用普及阶段,团队选择病患案例也很谨慎。

听说有医术精湛的医生愿意为他开刀,即使是自己没接触过的远程机器人手术,患者也是立马点头,并积极配合,这让医护团队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

今年8月,张大宏医生在杭州为毕节病人做手术。

这不是张大宏第一次操刀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

今年8月,他就在杭州的手术室里,为1800公里外的贵州毕节患者完成了浙人医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肾肿瘤根治术。

那是他首次隔这么远做手术,所用的时间比平时同类型手术略久一些。

“时间长一点,也是为了安全。我慢慢做,稳稳做,就能够非常流畅地完成这台手术。”

那台手术中,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团队还准备了Plan B(第二计划):医护一直在患者身边,盯着机器人的情况,随时准备将远程手术改成近台手术。

不过,这个Plan B没有派上用场,手术顺利完成,大家都松了口气。“那个病人现在恢复得非常好,和常规做手术一样的。”


9年与“最佳搭档”临床锤炼

迎来很“平常”的一天

3个月前就已经成功试水,即将隔着4000多公里做手术的张大宏一点都不见紧张。

届时,远在阿克苏的医护们会提前将机器调试到位,为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张大宏只要进入杭州的手术操作室,就可以开始手术了,“跟平常一样的。”

平常,是他对这类超远程手术的评价高频词。说起8月那回的首次尝试,他更是觉得,“没什么担忧,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一天。”

这份“平常”可来之不易。

手术室里借助机器人进行近台手术。

在浙人医手术室内,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地上拉着长线;大约2米远的距离,有一名医生操控着小型机械臂上手术钳、手术刀等设备,为患者做手术;两名医护在手术台旁,辅助机械臂操作,旁边还有几名医护正忙碌。

这是浙人医常见的机器人近台手术场景。对于“高大上”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他们并不陌生。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浙人医的优势之一。早在9年前,这里就已尝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近台手术,由此拉开了该医院精准外科时代的序幕。

最初,只是通过短短的一根有线,操控一旁的初代机器人。随着机器人不断迭代更新,显示屏里视野放大更便捷、实时画质更清晰、操作方式更精细,机器人也成了他们的“最佳搭档”。

这才有了张大宏的那句:“和我平时在手术室里做手术是一样的。”

张大宏(左一)正在给患者诊断。

精准外科技术高超,患者也纷至沓来。然而,当时如果想请浙人医的医生做手术,患者得拖着病体,长途跋涉而来。

“当时没办法去异地做手术,人倒是可以去,设备带不过去。”10年前,张大宏没有预想到,如今无线技术能稳定传输超远程的手术画面,5G的广泛应用更是让天涯变咫尺。

会断电断网吗?

各方团队也做了万全的准备。

每次超远程手术时,通讯部门都会前来支援,局部增加信号。即使在山区、海岛,远程开展手术也能信号满格。

张大宏的“平常心”更稳了:“再过段时间普及开来,这类手术都不稀奇了。”


一键呼叫、AI识片……

医疗领域未来已来

现在借助机器人可以超远程手术,如果再用一个词来定义当下,可以怎么说?

张大宏选择了“未来外科时代”——未来的发展,一定得靠高科技的手段来维护。如今,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可运用在泌尿外科、胃肠胰外科、肝胆胰外科、肛肠外科、妇科等多项学科。

这还不够。近些年,医院出现多院区发展态势,仅一个城市就可能有两三个院区,对口帮扶地区还有异地院区,远程手术是必须投入的重点工作。

得益于仪器先进、成本较低的国产机器人落地和成熟,偏远地区也能建设符合标准的超远程机器人手术室,让医者的医术走得更远。

除了浙人医,浙江多家医院也有超远程手术的成功尝试。张大宏说,这既是浙江医疗水平卓越的体现,也与浙江数字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关。

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

从互联网飞速发展衍生而来的“未来感”,不止在外科,更应用在广泛的医疗领域。

以前病人要抢救,张大宏一个一个打电话,喊麻醉科、心内科等,“至少要给5个人打电话。”如今,借助互联网急救系统,他可以一键呼叫,对应科室同时接到通知,就能快速赶到急救点。

人工智能电脑深度学习后,扫描医学切片,能快速识别病理,协助医生给出诊断,“有时候你还没到家,网上就能看到诊断信息了。”

超声医学科团队正进行5G远程超声检查。

此外,网上预约挂号、住院一窗通办、体检智能引导、救护车就近派遣、检验检查互联互认、互联网医院就诊……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医疗功能背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

目前,浙人医正在进行危重症筛查等相关的、约20个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项目。

而张大宏觉得,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医生们能做的,就是“把医院的事情做好,让更前沿的技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