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周明轩是一名业余飞行员,从小就梦想做出机器人。看到消防队员抢险不幸牺牲的画面后,他更受触动,研发机械臂长达12年。人机交互机械臂、机械仿生手、柔性机械臂……如今他已研发出数十款机械装置。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周明轩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作室,“未来计划做更多实用性装置,研发出救援机器人是我最大的梦想。”周明轩说。


租下车库研制机械臂

周明轩生于1980年,是浙江衢州人。周明轩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经常跟父亲在家里的实验室倒腾,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机械产生了极大兴趣,“我们家里就没有我没拆过的东西。”

周明轩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他远赴新疆,给孩子们上美术课,还独自一人去沙漠戈壁写生。“折腾一年多后,我就回去上班了。”2007年,周明轩来到苏州的一家企业做行政。

3年前,周明轩在上海学开直升机,考取了全国只有3000多人持有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直升机私照),飞过上海、常州、建德等航线,累计飞行时长达五六十小时。“我很享受在高空俯视地面的感觉。”周明轩说,现在业余时间也会开直升机。

周明轩告诉记者,2011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机械臂,不断学习电子、机械、编程、人体仿生、美术等各学科知识,将自己赚来的几十万元“私房钱”都花在了研制上。

在被问及“为什么会想到做机械臂”时,周明轩说,看到电视里播放消防队员抢险救灾后不幸牺牲的画面,他的内心深受触动,“是不是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人去抢险?”于是,周明轩租下了一个十平方米的地下车库。虽然地下车库潮湿阴暗,一到夏天蚊虫乱飞,但他一下班就往车库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窝在这一方小天地里。


研发“有美感”的机械手

2020年,周明轩开始研发残障人士无动力仿生机械手。他先将一位缺少四根手指的建筑工人的手制作了模型,然后用金属、工程塑料3D打印、碳纤维、钛合金等材料制作了仿生机械手。

“我最初没考虑到外形,一天这位工人朋友来我办公室,我发现他手一直插在兜里,外人可能觉得他很酷,实际上他是不好意思。”于是,在设计第二代仿生机械手时,周明轩不光考虑了技术,还考虑了美学、曲线和比例。

“每个人手的形状都不一样。”周明轩说,仿生机械手需要定制,目前已有百余人联系他。“我也在托人联系红十字会等机构,希望能得到赞助,并最终研发出几千块钱就能做出的机械手,免费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


他的计划

最大的梦想,是研发出救援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大型可动机构、展厅里的动态雕塑、游乐场里的大型机械雕塑、学校教具、电影道具……目前,周明轩总共做过几十款人工智能机械装置,并获得了十几项专利。

周明轩告诉记者,把机械臂转化为抢险救灾的机器人,是他最大的梦想。国内虽然有人做过抢险救灾的机器人,但和他想象的有很大差距。

“真正到火场时,很难把控纵深距离和横向距离。”周明轩告诉记者,设计五个手指既可以搬开重物,又可以把人救出来,他打算在上面叠加力反馈、压力传感器、触觉系统、温度感应系统等装置。“机械臂碰到人体时,我要知道我接触的部位有多少力反馈,要恰如其分地把人救援出来,并确保不伤到对方。机械臂监测到某个温度值,就能知道碰到的是人还是其他物质,关键还是在手部。”周明轩说,“只要有条件,我一定要把救援机器人做出来,我想让冷冰冰的金属具有人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