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医、研、产机构联合攻关研发出了“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已于6月23日在海南省眼科医院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记者了解到,此台手术为动物试验,现已经过一个多月的术后观察,判定手术效果安全稳定。专家团队表示,有望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实现人体临床试验,将主要应用到眼底疾病手术,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


自主研发“国产机”,展现三大亮点

据悉,近年来,在中山大学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的支持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组成了医工交叉创新团队,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实现医工交叉项目成果转化落地,此次从临床需求出发的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历过多轮验证评估,迭代了多个版本后,达到了如今的可实现微米级的精细稳定操作系统。

林浩添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手术机器人的药物精准注射技术亮点:“以视网膜发生病变需要进行手术为例,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原则上来说,应通过手术把药物注射到视网膜内发生病变的部位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但目前医生的手还做不到,多是注射到视网膜前的玻璃体腔内,这是因为受限于人手的生理震颤和抖动,要达到智能机械臂微米级的精细稳定操作还是比较困难的。而我们研发的这一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

亮点二,即使是年轻医生,也可以借助该机器人完成手术操作。林浩添介绍:“一名眼科医生的成长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想要做手术的手变得越来越稳,对精准度的操作越来越熟练,这都需要时间历练,最少10年。而年轻医生可通过遥控杆控制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实现精细、稳定操作,达到高年资医生的手术水准。”

“亮点三,利用了5G的大带宽、低时延技术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眼科医师可借助5G通讯和超高清显微立体视觉成像技术,实时获取低时延超高清的远程显微手术画面,从而把握眼内器械深度及运动轨迹。本次广州-海口跨海手术的成功开展,验证了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林浩添说。


最快今年下半年实现人体临床试验

“此次动物试验取得成功,给我们团队带来了巨大信心。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开展临床人体试验。”林浩添指出,此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主要辅助做眼底疾病的手术,目前也正同步开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系统模块,以期应对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白内障发病率高、基数庞大,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但能够提供白内障手术的机构以及具备白内障手术能力的医生数量还不够多这一矛盾。

林浩添表示,接下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推动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推广,把数字化远程医疗、自主创新手术机器人技术、与新型数字疗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实现1+1远远大于2的协同效应,推动国内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到更广泛的医疗资源短缺地区,降低医疗费用水平,提升健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