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才少年”稚晖君(本名“彭志辉”,以下简称“稚晖君”)的了解,源于他在b站上发布海量自研机器人的相关视频。如,《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这些视频的点击量动辄数百万,且质量极高,因此稚晖君也被粉丝称为“野生钢铁侠”。

而稚晖君再次亮相,并轰动舆论、登上热门话题榜,则是他自华为出走仅半年时间左右,就成功创业并带来团队的首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远征A1。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稚晖君联合创始的初创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新创”)已完成多轮融资。

据相关人士透露,智元新创的估值达十几亿美金。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确认,但新增股东里已经出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巨头。从本质上看,这家初创公司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固然有稚晖君的光环在,但也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巨大发展潜力有直接关系。

从发展趋势看,落地越来越近、实际价值越来越高的人形机器人正迎来自己的曙光。尤其是在大热的AI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终极载体,前景一片光明。


人形机器人大爆发,落地或近在眼前

由稚晖君担任联合创始人的智元新创,是当下科技圈内的明星企业。

成立于2023年2月27日的智元新创,满打满算至今也不过半年之久。但其迅猛发展势头和毫无波折的成长历程,让很多初创企业羡慕,甚至“吃上了柠檬”。因为智元新创在当下融资寒冬的大环境中,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多轮融资!

天眼查显示,今年3月高瓴创投、奇绩创坛一起参与智元新创的天使轮融资。4月初,智元新创又完成A轮融资。同月月末,智元新创再度完成A+轮融资。而在4个月后,智元新创的A++轮融资,又博得业界的关注。智元新创不仅融资速度超快,且都是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前来“捧场”。

难道说,顺风顺水的融资过程,仅仅是因为稚晖君的个人魅力备受投资机构青睐?显然不完全是。喜欢押宝未来与热点的投资机构,实际上是看重人形机器人这一有着广阔潜力的赛道!

必须要提到的是,现如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历程颇为相似。在这两条赛道上,既有巨头参与其中想要掘金,也有众多初创企业想要赢得未来。如,早在两年前的8月份,马斯克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开放日上首次提及制造“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计划,而且一年后原型机就成功亮相。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一个自然人或许都需要拥有两个人形机器人。未来,全球的人形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100亿到200亿。”他甚至强调,这将是一个比电动汽车,甚至比传统汽车市场更大的行业。

此外,微软、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都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至于想要紧抓热点实现一飞冲天梦想的初创企业,更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多不胜数,智元新创只是其中一个刚刚被大众所熟知的初创企业而已。

毋庸置疑,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大热风口。这源于人形机器人形态类人,相比于其他形态机器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在制造业场景,人型机器人将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也在乘上政策的东风。《“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就着重强调,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而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则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种种利好政策的发布,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有科技巨头强势入局,有初创企业奋力拼搏,有利好政策的加持,再加上无限光明的前景,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AI全面赋能,人形机器人成终极载体

人形机器人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具有实用价值?业内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是:让人形机器人成为AI的终极载体。

AI,能够给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让其摆脱冰冷的机械形象。从大环境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看起来固然很强大,但离开电脑、手机等传统设备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是说,生成式AI还是只能存在于数字世界,不能直接出现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

而人形机器人在被AI赋能,成为载体后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设想一下,人形机器人不仅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还能理解海量且复杂的指令,并通过灵敏的身躯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完成人们给出的任务。这看似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AI对人形机器人的赋能,主要体现在“决策”方面。人形机器人决策层依据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来控制机器人身体做出动作规划并下发指令。要知道,人形机器人需完成人类的各种动作,动作连续复杂、需频繁的物理交互且操作因果性多。据业内人士透露,算法难度远高于自动驾驶。

而ChatGPT等生成式AI可助力拆解任务——大语言模型擅长推断语言条件,并利用其代码编写能力,拆分任务,给出运动规划的目标函数。此外,还可依据感知系统的反馈,实时调整动作规划并执行。

此外,AI大模型能够提升人形机器人的仿真学习能力,可大幅提升算法训练效率。仿真的目的在于评估机器人结构和算法的设计,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工作环境、感知等,意义在于通过仿真模型快速、低成本、高安全性地训练机器人的算法。通过仿真,可加快软件更新迭代,同时缩短算法与硬件调整时间,极大提高训练效率。

展望任性机器人的未来,具身智能是AI的终极形态。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对此表示:AI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像人一样能够与环境交互感知、自助规划、决策、行动、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在这种形态下,人形机器人可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集视觉、语言、认知和推理、机器学习等大成。到了这一阶段,可以说与过往传统的机器人不同,成为AI载体的人形机器人能够颠覆整个社会既有的运行方式。

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以自动驾驶为参照对象,从L1-L3是经历多年迭代,到如今离完全自动驾驶的L5级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看来,人形机器人从稚嫩到成熟或许也是渐进式的。

但无论怎样,人形机器人正在坚定地向着前方大踏步前进,并已经展露出“钱景”。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容量预计在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金,复合增长率为63.5%。而高盛的预测更为乐观——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成为继智能驾驶电动车后的又一AI落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