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
在今天(11月14日)举行的“智领创新,通用未来”——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产业集聚,近4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临港

2023年10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方案明确了一个总体目标,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新片区作为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策源地,目前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人工智能是新片区发展城市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主城区人气集聚的重要途径,新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已经集聚AI核心企业150多家,导入研发人员5000人。

“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赛道,新片区正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AI技术4大领域,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家。”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说。

吴晓华表示,未来,新片区将围绕机器人整机、AI芯片、AI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算力、应用场景、研发科创平台、产业基金、高校院所、园区载体10大要素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底座,构建智能机器人应用标杆示范区。

临港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区域高速发展带来的增量应用场景。朵云书店、海昌公园、冰雪世界等文旅场景,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场景,长电、上汽等智能工厂场景,临港科技城的园区载体,都能为智能机器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生态构建,发挥产业发展承载区和策源地作用

今天的活动现场,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临港集团、智元机器人及产业代表人士发起共建,由6位院士领衔,汇聚行业及技术顶尖专家,立足面向通用机器人产业的高端专业智库、研发与转化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窗口,作为通用机器人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智库咨询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创新示范、产业基金及投融资分析、开放交流合作,为上海市打造智能机器人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今天也正式成立。产业生态联合体代表由,智元机器人、新松机器人、中车艾森迪等智能机器人企业,商汤、深思考等AI技术企业,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机构,临港科创投、新片区基金等金融机构,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研究院等高校,朵云书院、上海海昌、长电科技等应用场景方共计29家单位成员共同组成。产业生态联合体后续将开展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积极推动上海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融合和集聚发展。

位于国际创新协同区科技创新城社区的临港新片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也与今天正式授牌。基地将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瞄准通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前沿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基金,搭建科技创新功能平台,招引产业链核心环节链主企业,孵化培育具有技术领先性和产业带动能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此外,15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今天集中签约入驻临港,覆盖AI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行业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的知名企业,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水下作业特种机器人企业中车艾森迪,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企业深思考,光伏清洁机器人企业织光智能等。

这批项目的集中签约入驻,不仅带动行业先进技术成果在新片区落地转化,同时为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