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作业安全问题需重视。

近日,据韩国媒体报道,7日晚间,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一农业配送中心检查机器人传感器时,被机器人误判为一箱甜椒,惨遭“杀害”。

据悉,该男子系韩国一家机器人公司的员工,主要负责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检查维护。当时这个机器人正在传输箱装甜椒,而这名男子正在检查起重机器人的传感器。在检查过程中,机器人似乎出现了某种故障,误将男子识别成了一个箱子。随即,机器人的机械臂将男子提到空中后又摔到传送带上。

报道称,该男子上半身被置于传送带上,脸部和胸部遭到重度碾压,致严重挤压伤。他被送往医院后,最终不治身亡。至于事故的准确原因,韩国警方表示将就此展开调查。


事实上,机器人“伤人”事件比比皆是。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起机器人致人死亡事件发生在1979年,福特(Ford)工厂的工人罗伯特·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在生产线上被一个重达1吨的机器人手臂压到以致死亡。

2015年,一个机器人在大众汽车的一家德国工厂致使一名22岁的承包商死亡,原因是抓住他并将他压在了金属板上。

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用于医疗手术的机器人也导致了144人死亡。2018年的亚利桑那州,Uber自动驾驶汽车以4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撞上了49岁的路人 Elaine Herzberg ,致其死亡。

去年中旬的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上,一名7岁男孩对战一台国际象棋机器人被机械臂折断手指。

今年年初,韩国一汽车零部件厂内同样出现工业机器人故障,一名50多岁的韩国男子在车间工作时被运作中的机器人困住,导致其身受重伤,庆幸的是,事故并未造成死亡。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机器人“伤人”呢?

在国际象棋机器人的案例中,下棋机器人似乎只是为了识别和移动棋子而设计的,而不是对其游戏区域中出现的人手做出反应。

更准确的说法是机器人的设计者违反了安全规则,创造了一种可能无意中伤害人类的机器。增添一些基本功能可以防止事故发生,比如在棋盘上方放置一个摄像头,如果框架中出现异物,则禁用机器人的运动功能,或限制机器人手臂可以输出的力度,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此次的韩国机器人“杀人”事件,罪魁祸首是传感器系统运作失灵。有消息透露称,该员工原计划在11月6日对辣椒分选厂机器人进行试运行前的传感器检查,但由于报告机器人传感器存在问题,该计划被推迟了两天进行,而在进行当天,机器人传感器在运行测试时发生故障,酿成了这场悲剧。


机器人作业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对于机器人“伤人”问题,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意外,包括程序错误、软件错误或是硬件错误都可能导致伤人的意外发生。二是机器人故意伤人,即机器人有自我意识,故意伤害人类。

通常遇到这类问题时,社会舆论往往都向第二类情况想,但迄今为止发生过的所有机器人伤人事件,都是普通安全事故。

机器人伤害人类的根源不在机器本身,而在于设计和制造机器的人类本身。

根据《美国工业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在1992年至2017年间,美国已经有41人被工业机器人杀死,其中近五分之四的事故是发生在机器人的日常维护过程中。

就好像一些别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等都可能出事,然后伤害到人类,我们把它当作普通家用电器故障来处理就可以,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个智能的机器而过度解读。

但假如未来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其智力和人类相当、甚至高于人类,这个问题就变得相当复杂了。但目前看来,在机器人造成的危险中,还是归因于设备自身误动作的情况比较多,机器人的设计和生产不能保证使用机器人时绝对安全或绝对不发生故障,安全使用机器人还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和保养及维修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