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人形机器人,轻舟仍未过万重山。

马斯克从来不缺热点,这次带着他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一起火了。

北京时间1月16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一段“擎天柱”叠衣服的视频。在视频中,“擎天柱”站在类似车间的工作台前,从篓子里拿出一件黑色上衣,缓缓折叠。视频配文:Optimus fold a shirt(擎天柱叠衣服)。

视频发布后很快遭到网友质疑,认为其伪造了视频。当日,马斯克对此作出回应,“擎天柱还不能自主地做到这一切,但未来肯定可以在任意环境下,完全自主地做到这一点。”

除了“擎天柱”,近日谷歌DeepMind团队和斯坦福大学华人团队等合作研发的能炒菜、做家务的通用机器人Mobile ALOHA在社交媒体也火速出圈,甚至带动1月9日早间,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

图注:左为擎天柱,右为Mobile ALOHA

在久违的年度科技盛会“CES”上,机器人也是引人瞩目的焦点。既有三星、LG的家庭机器人助理,也有国内企业的机器人等。其中两款中国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场赚足眼球,分别是开普勒的先行者K1和宇树科技的H1。

时间再往前一点,2023年年末,优必选在港交所敲锣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芯片公司地平线将拆分AloT团队,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90后”科技博主、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办的智元机器人,在年末又获融资……

毋庸置疑,人形机器人真的火了,但是离进入千家万户还有一定距离。


CES上崭露头角

一年一度的美国CES如约而至,官方数据显示,本次展会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参展商约4000家,其中超过1300家中国公司漂洋过海,在展会上绽放光彩。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热,也推动了人形机器人行业近一年来的发展,在CES上,宇树科技并不是新面孔,今年它在展会上带去了此前发布的H1。实际上,在亮相之前,H1早就是“网红”产品,“怎么踢都不倒”的视频,让大家记忆深刻。

据称,H1是国内第一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94斤,拥有最大关节扭矩360N.m,具备稳定的步态和高度灵活的动作能力,能够在复杂地形和环境中自主行走和奔跑。

H1于8月上市为“半年成果预演”,并于12月推出2.0版本,据宇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于8月发布的首个版本,2.0版本的非结构化地形通过能力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目前H1 2.0版已经进入小规模量产交付阶段,计划在明年推出搭载灵巧手的商用落地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

图注:H1在CES上

另一款则是在会上引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驻足的,开普勒的先行者K1。从产品官网发布的信息来看,K1的手部有5个手指,12个自由度,能够感知并轻柔地抓握物体,模仿人类手部的动作。其手臂和腿部配备了专有执行器,可提供高达1798磅的推力。

据媒体报道,经过三年的研发,K1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并开始发货,售价约为3万美元,略高于预计售价为2万美元的特斯拉Optimus。

不过,在社交平台X上,一位名为“Tesla Bot journal”的指出这家人形初创公司是“公然的模仿者”,认为除了外观一样,各种关节结构的设计也抄袭了“擎天柱”。还表示甚至演示也模仿特斯拉。关于这一指责,相关企业暂未予以回复。

刚刚在港股上市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并未亮相今年的CES,其旗下关注宠物智能终端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优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则带着相关产品出现在展会上。


国内赛道火热

据《晚点Auto》独家获悉,2023年12月29日,地平线在内部沟通会上宣布,将分拆 AIoT(物联网)团队,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并对外融资,“地瓜机器人” 的定位是提供消费级机器人计算解决方案。

2015 年成立之初,地平线就把机器人视作重要的产业方向,地平线的全名就是 “地平线机器人”。在早期的采访中,创始人余凯曾表示,地平线要做机器人的大脑芯片,实现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2019年,地平线将 AIoT 业务收缩,聚焦智能驾驶。但始终未放弃对 AIoT 的布局。余凯在2023慕尼黑车展上说,“如果我们解决了乘用车智能驾驶计算的问题,最终我们将为机器人开发一种通用的计算范式”。

目前在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早已热闹起来,小米和华为也都占一份子。2023年11月8日,企查查App显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熊友军,注册资本3亿人民币。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1月17日,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乐聚机器人宣布,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系统的专业级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根据演示视频,该机器人搭载了七种传感器,可以实现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实时互联。

除此之外,由智元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科技、追觅科技等厂商,都试图在这一赛道分一杯羹。往常印象里追觅科技都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为主,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身高足足有178cm、体重56kg的追觅人形机器人表演咖啡拉花。

而面对如此火热的赛道,宇树科技相关人士表示,“这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理事长宋海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2024是迈向通用智能机器人的元年。


轻舟未过万重山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W. H. Richards发明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内置了马达装置,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及声频控制。同样在1928年,日本生物学家Makoto Nishimura研发出了本土的第一个机器人Gakutensoku。

在近100年来,更多的人形机器人问世。而上一次这么火爆,还是2016年波士顿力的Atlas,其名场面是Atlas被波士顿员工一棍子撂倒,还引发了“停止霸凌机器人”的讨论。

实际上,近年来不断有厂商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同时,也有众多知名厂商被迫暂停多年来的研发成果。比如,本田Asimo经历14年的技术攻克才诞生,结果诞生12年之后最终还是以退役告终;软银Pepper机器人存活6年,也于2021年已经停产……

代表目前世界机器人最高技术水平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也几经几次“倒手”。被谷歌收购转手卖给微软,又被卖给韩国现代集团,估值也缩水近三分之一。

“前辈们”带来的经验是:研发投入高,商业化落地难。研发投入大在优必选的招股书中也有体现。据招股书显示,优必选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2.24亿元,报告期内平均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56.5%。

为了更好地实现商业化和应用落地,优必选创始人周剑将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划为“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指基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可以商业化落地的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另一条腿,是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从技术层面来说,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难点是让它拥有像人一样的运动能力。这就涉及开发硬件、控制算法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技术尚未达到临界点阶段,但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降低成本、提高交互性和用户体验非常关键。

在近日一场行业论坛上,有券商研究员表示,AI很可能成为智能终端演进的催化剂,AI可以看作智能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操作系统”,就科技行业应用百花齐放的情况而言,2024年可能会非常像移动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的2013年。

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尽管人形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但参照其他电子产品渗透率超过20%后将爆发式增长,2023—2030年按年均复合增长率30%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在政策端,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

2024年已至,机遇和挑战都在人形机器人厂商面前,谁家人形机器人,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保姆级”机器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