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疫情得到控制,此前被抑制的供需需求得到释放,经济上升的回暖也被看作是制造企业持续恢复向好的风向标。

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展望之下,2023年机器人市场将走向何方?

通过多方调研,集合各方观点,我爱机器人对2023年的机器人产业市场的新特点、新趋势做出了以下八大预测。


01

缓和复苏是主基调

2023年,市场的回暖势必到来,但其“报复性复苏”的可能不及预期。

其中,受到疫情限制的核心原材料领域,将拥有相对较大的回升和反弹空间,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而钢是机器人制造商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增长空间巨大。但是有几类消费恢复会较为缓慢,如消费级、服务类机器人。

制造生产等机器人的品类将会持续保持稳定,这也意味很难出现行业性的高速增长现象,其中的机遇在于能否诞生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类,实现在存量竞争中脱颖而出。


02

品质产品成主角

疫情前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以向上的技术创新为主,诞生了一系列国货新品牌,其关键词往往包括了“创新”、“升级”、“品质”等。

智能化决定用户趋向智能和高端的消费,因此“智能制造”、“产品品质”成为后疫情时代机器人品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安全、智能、柔性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就被预测会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在与企业交谈中,多位从业多年的人士表示,从技术创新来看,新技术、新品类的机器人产品更有成长潜力;从产品结构来看,高品质的机器人更易积累客户群体,也将是2023年稳住大盘的基石,从长远看智能化是趋势,但是不会一蹴而就。一些经销商、集成商也会选择品质更有保障的产品去服务于客户的需求。


03

价格内卷终将熄火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机器人细分领域上演了激烈的价格战,套餐服务、免费试用各种招式层出不穷,然而,价格内卷并未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多位企业人士表示,2023年会维护产品的价盘,会采用相应的折扣吸引客户,但不会直接参与到价格战。当然,部分企业亦存有库存压力,面临现金流告急,仍会面对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

投资人认为,价格内卷体现的是企业没有竞争壁垒,投资更看重的是技术、产品、品牌、产异化等具备护城河的企业,以低价提升销量的企业,得不到更好的估值。


04

线下渠道触底反弹

从渠道看,由于线下受疫情影响,其2022年的基数会更低,而疫情的放开,2023年,相比线上渠道,线下渠道的反馈数据将会呈现较明显的反弹。

除却基数的因素,线下渠道的经济模型也在悄然变化,逐渐从交易型目的转向体验和服务型目的。

因而,后疫情时代,在机器人品牌的建设中,线下渠道的发展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05

国产品牌进一步崛起

中国智造,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代表的是国产机器人品牌的进一步崛起,这一现象将会在2023年更为普遍。

随着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崛起,国内制造企业对于国产机器人品牌的认可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推崇外资品牌,而是更为看重产品是否企业发展需求和标准,以及价值观。

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企业中很多人士更倾向于国产品牌而非国外品牌,并非只是出于民族自豪感,而是他们认为国内品牌更为优质,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需求,能够对自身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效益。


06

品牌化转型成热潮

品牌化转型促使企业回归到产品自身,渠道和供应链的建设以及品牌护城河的打造上。

另一个品牌化转型将集中发生在供应商、经销商、集成商身上。他们逐渐意识到规模效应叠加品牌效应的附加值,因此在具备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会去更积极的尝试品牌化转型。

在竞争持续加剧的情况下,选择两条腿走路,会成为供应商、经销商、集成商们未来的突破路径之一。


07

产品携手品牌出海

疫情和贸易战短暂的影响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但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八年全球第一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不同机器人企业的出海目的各不相同,有点企业面临内卷严重的国内市场,将中国市场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寻找新增长点成为部分企业的抉择;也有部分企业出海是为了将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经验等引进国内市场,以此打造企业护城河。

出海将呈现新趋势,从国内走向世界,以产品打开市场,品牌拓展市场,同步与世界企业进行交互学习,持续完善产品技术与市场,建设更强的产品定义和价格定义的能力。


08

营销投放目的明确

对于很多机器人企业而言,营销是重要的成本支出。

在与多位企业人士的交谈中得知,2023年企业的成本支出决策会更加明确,力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营销媒体端来看,碎片化、多场景化趋势明显。因此,企业的营销趋势以及媒体的选择将从“广撒网”转移到“精而准”。并不断力求创新,小成本测试,找到最优媒介矩阵,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