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就有这样一支年轻而“疯狂”的电池研究团队。他们为机器人特调了一款“奶茶”,把电池做成“机器人胃”,喝下“奶茶”的机器人会在1分钟内把“奶茶”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以此实现高效工作。

通过“吃吃喝喝”就可以快速供能的机器人,听起来天马行空,但是在团队组长高悦的眼中,用有机材料来做电池,以及用有机材料来解决能源相关的问题,或许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高悦是学科交叉研究的行家。本科时他学习了天然产物小分子合成,硕士时期专攻抗肿瘤糖肽疫苗,博士期间开始研究锂电池,博士后工作又钻研起了3D打印和机器人……在兰州、北京,美国等地均有过求学经历的高悦,兜兜转转后终于决定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担任青年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带领着课题组一起为电池而“疯狂”。


慕名而来,上海是舞台

换过一些学校,横跨过不少专业,看过很多地方,高悦最终被复旦大学的高分子科学系所吸引,他说:“复旦高分子科学系的水平非常高,在很多方向都是世界顶级的,做着在引领世界性的工作。”因此,回国后他主动应聘,通过层层考核获取了留任复旦的机会。

惶恐,是高悦成为博士生导师后的第一感觉,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强烈的使命感:“国家和学校投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支持我们做科技的创新,非常感谢上海和复旦给了我机会,这是非常大的信任。”学校为高悦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与充足的发展空间激励着他:“在这样一个非常高水平的氛围内,有非常好的学习榜样在身边,自己也会不断成长。”高悦坦言。

高悦乐于做跨界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他也总爱分享其中的所得:“我喜欢高度的交叉,像他山之石一样去解决问题,或许可以带来新的突破和迸发点。”知识碰撞带来的可能性令他着迷,这也是他坚持在科研行业深耕的动力之一。


砥砺而行,把电池玩出新花样

电气化作为全球趋势,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电池技术是推动电气化的重要一环。“电池,是电动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等所有电动器械的基础装备,电池做好了这些东西才会有腾飞的变化。”高悦介绍道,“所以我们做的工作其实是在为这些器件的电气化打下基础。”

电气化趋势下人们需要怎样的电池?如何制造出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时间更短、对资源环境更可持续的电池?这是高悦带领的课题组正在攻破的问题。该科研小组由一群90后和00后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组成,他们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年轻而充满想象力。

高悦总是鼓励学生们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多一些大胆而新奇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创造新材料来解决目前能源器件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和瓶颈,给机器人喂奶茶便是“疯狂想法”的产物之一。

走在一条充满创造性的道路上,高悦及其团队的目标是通过科研为公众带去新的产品,用新的产品去服务社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未来,高悦将带领课题组继续探索基于有机功能材料的变革性工作,解决储能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痛点问题,发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向实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