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干拼经济!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信心有数”栏目,用数据记录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用数据描绘万马奔腾共创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数据书写每一个你我昂扬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数,广东可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提到,目前全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其中广东有20个,占全国比重为25.3%。也就是说,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有1/4在广东。


大模型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介绍,中国大模型各种技术路线都在并行突破,特别是在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多模态等,出现了多个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大模型。中国大模型地域和领域分布相对集中。从地域分布看,有14个省份均在开展大模型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两地,北京、广东、浙江、上海也是近三年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数量最高的地区。

今年以来,AI大模型应用遍地开花,成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年”。《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大数据智能、通用基础及大模型、群体智能、知识理解与推理、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前沿与基础理论实现全新突破。到2025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也提到,要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打造基于国内外芯片和算法的开源通用大模型,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广东AI产业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当属全国“第一梯队”。2018年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显示,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占全国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到2021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奋进十年》报告也提到,截至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4975家,占全球比重24.9%。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汇集了全国61.1%的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广东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014家,占全国比重20.4%。今年5月22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人工智能分论坛上透露,2022年广东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大模型为工业机器人打开新大门

随着AI技术爆发与成熟,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广东又是全国机器人生产和应用大省。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由2017年的2.07万台增至2022年的16.57万台,占全国产量比重由2017年的15.8%上升到2022年的41.2%,产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四成工业机器人都是广东制造。

而大模型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智商”,专家坦言大模型将引领机器人自动化行业的未来。2023年5月28日,全国首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图书馆AI机器人正式亮相越秀图书馆。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是“智力”与“体力”双剑合璧,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将产生重大影响,更为工业机器人打开了新的大门。

“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要求加快人工智能多领域多场景示范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提升机器人产品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以机器视觉、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重点开发搬运、检测、装配、喷涂、打磨、焊接、码垛等领域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也要求“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为目标,加快推动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智能排产、流程智能优化等重点方向。广东,正在加速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