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日益发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不断取得成果,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人的模样。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正在形成。近期,深圳优必选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消息传来,更激发人们思考——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智能、更实用,从而服务于千家万户。


新成果涌现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丹(右一)向参观者介绍福宁骨科机器人

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涉及控制、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方位AI感知技术,移动能力和工作范围,人机交互等,是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

当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成果层出不穷。在科研领域,中国科学院大学研发的“先行者”机器人可以完成静态和动态步行动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的“HIT-III”机器人能完成上、下斜坡等动作;清华大学开发的“THBIP-II”身高0.75m,体重18kg,具有24个自由度;浙江大学研发出会打乒乓球的“悟”“空”人形机器人;北京理工大学推出的“汇童”机器人可完成摔倒起立,“摔滚走爬”等动作。

小米于2022年8月公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升级后的运动控制算法支配着机器人全身13个关节和21个自由度,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电机性能增强10倍,髋关节主要电机的动力扭矩峰值可达300Nm,峰值扭矩密度96Nm/kg。优必选则成为全球首家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0.2Nm到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其推出的“Walker”机器人能完成上、下台阶等动作。该公司也是全球首批在消费市场将配备多个伺服驱动器的多关节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打造健康领域“CHATGPT”

福宁人形机器人为老年患者送餐

人形机器人赛道不断涌入新“玩家”,福宁极其健康(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佼佼者。

日前,浙江某医院的医生通过电子屏幕为相隔300多公里的病人完成了一例骨科手术,而担任“主刀医生”的正是福宁极其健康(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

福宁机器人系列有三大产品:人形眼科手术机器人、人形骨科手术机器人以及全科AI循证机器人——福娃Chat。在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的14个“黑科技”项目中,福宁眼科机器人和骨科机器人名列第一和第二。而福宁全科AI循证机器人——福娃Chat在开发推广阶段就得到了国家监管认证机构以及行业应用场景的高度认可与背书。

福宁全科AI循证机器人——福娃Chat是首款利用无创的方式进行体外检测的高科技产品,检测中将传感器放在人体的五个生物活性点上采集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血液成分、电解质代谢、酶系统、氧气的运转和利用、心脏动力学等十九大类150项指标的具体数值,从而实时动态监测人体健康风险,自动筛查及分析跟踪个体身体与精神健康状况,为精准健康管理与干预提供依据,真正实现RWD真实世界数据向RWE真实世界证据转化的全过程管理,是与世界大健康数据三甲标杆公司同一赛道的黑科技应用。

除了监控疾病信号外,福娃Chat还可以提供个性化预警以及健康管理方案的建议,在toG、to B、to C全场景为全时、全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一针刺破天的震撼黑科技应用。福宁技术的DNA与ChatGPT有着天然的契合度,福宁实时精准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化赋能将为C端与B端的客户利用ChatGPT扩展应用场景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客户根据福娃Chat提供的检测报告,可以进一步利用ChatGPT帮助自己完成医疗与健康管理决策效益的过程。而Chat GPT不断训练与深度学习所产生的海量报告将有助于福宁科技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化健康管理体系。新一代福娃Chat将与ChatGPT完美结合,走进千家万户,为亿万家庭带来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及家庭照护。

福宁科技CEO、浙江长三角创新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刘倩告诉记者,福宁系列机器人黑科技技术与ChatGPT的完美结合将对大健康产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当下的ChatGPT热引发了医疗机器人的又一次发展机遇。ChatGPT的应用无论对于福宁机器人的研发过程,还是对于用户自我教育、自我研究、自我管理的推广过程,都带来很大的挑战。福宁科技致力于以科技支持社会发展,以健康科技促进健康管理。福宁科技将在加速福宁系列机器人研发的同时,关注社区发展,更加注重机器人伦理层面的研究和管控,确保人形机器人的健康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数字经济与全球经贸规则研究院院长程惠芳撰文指出,“十四五”时期进入现代化社会新征程,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生命健康意识增强,健康消费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对生命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生命健康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布局生命健康产业体系,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数字健康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基因治疗、疫苗研发、干细胞治疗、3D细胞打印、智慧医疗和健康管理等产业化快速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

程惠芳认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已经从2010年的2.6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万亿元。“十四五”时期生命健康产业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预测在2023年我国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4.09万亿元,2030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浙江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生命健康产业成为浙江省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催生新兴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浙江省的经验颇具代表性。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产业战略布局与发展,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努力抢占战略性产业发展先机。

2017年7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规划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引进与培养一批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创业创新团队,机器人新产品大量推广应用,机器人产业专业服务不断拓展,以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示范效应显现,催生一批符合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社会生活智慧化水平的新业态,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逐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该领域产业链各个环节将获得难得发展机遇,可能受益的环节包括减速器、电机、结构件、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传感器、面板玻璃和材料等。其中,减速器更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谐波减速机规模有望达到31.4亿元。另就需求量巨大的微控制器(MCU)而言,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MCU销售额增长23%至196亿美元,2022年增长10%至215亿美元,2026年将达到272亿美元,2022-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77%。

按照保守、中性、乐观假设下,预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渗透率分别有望达0.2%、0.4%、0.6%,对应全球销量分别为39万、61万、100万台,按售价约2万美元(对应14万元)测算,对应全球市场规模分别约548亿、855亿、1400亿元,2021-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62%、71%、80%。

据业内测算,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7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