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成功为一名2岁患儿精准切除肝脏巨大恶性肿瘤。

2岁的若若(化名)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烧,肚子也总是不舒服,虽然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把孩子体温降下去了,可若若肚子的疼痛更厉害了,而且吃完饭出现恶心、呕吐。经检查,医生发现若若的肝门部有一个大包子那么大的肿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董岿然接诊后,初步判断这个“包子肿物”极大程度上可能是肝母细胞瘤。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脏器,由于组织脆弱,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血管丰富,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且手术极易导致出血、术后胆漏、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以往都是开放或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

为尽可能减少出血和胆漏的发生,让手术效果更好,在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后,专家决定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为若若进行肝脏肿瘤切除术。

董岿然使用这台机器人,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里,将若若肝脏上的肿瘤成功完整剥除,大小为8.1cm*7cm,术中出血约10ml,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肝母细胞瘤可能,且肝脏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手术成功。

据悉,此前,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区曾辅助主刀医生成功为一名78岁高龄膀胱肿瘤患者完成辅助下腹腔镜根治术,在上海长征医院辅助医生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前列腺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

医生操作机器人的机械臂进行手术。复旦儿科供图

相比前一代机型,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更细、更长,活动范围更大,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减少术中机械臂碰撞,医生能以不同角度操作。其内窥镜具有独特的裸眼3D效果,可安装在任意一个机械臂上,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也为观察手术区域提供了更灵活的角度。

董岿然认为,这种“医生+机器人”的模式,将突破诸多传统外科手术中的操作局限,“这标志着复旦儿科外科进入微创手术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