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想象,机器人便是承载这一想象的载体之一。

20世纪初,作家和电影制作人创造了无数与机器人有关的题材。如今,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机器人开始从想象走入现实。自动驾驶、扫地机器人、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等正在加速走进生产和生活。人类逐渐习惯、并将机器人的无所不能视为某种程度上的“理所应当”。

今年8月,人形机器人“铁大”还送了雷军一朵花。9月,人形服务机器人“擎天柱”和马斯克一起向全世界比心。马斯克称擎天柱像自动驾驶一样将经济效益再提升一个数量级。“这将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根本性转变。”在中国,仅今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已披露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

作为中国领先的创新服务平台,创业黑马从未停止对于科技创新的追寻。针对机器人行业,创业黑马联合产业龙头海信聚好看,推出黑马家用服务机器人加速器暨机器人专场大赛。以家用服务机器人为起点,i黑马x创业家将陆续推出机器人行业的系列报道,期待通过系列采访凝聚新共识、产生新链接、形成新力量。

本文是家用服务机器人系列报道的第二篇,采访了头头是道的管理合伙人姚臻。

她认为: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未出现一款既能做到自主也能做到交互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也没有衍生出各自场景下的终极形态。家用服务机器人前景巨大;“悬而未决” 让投资人们都很兴奋,“非常符合投资人或者产业布局者的兴奋点。”


01

现在早期,未来可期

最近,姚臻正在研究在泳池场景下,机器人需要解决哪些水下作业过程中的问题:第一,能不能爬壁,进行跨平面作业?第二,能不能处理边缘的清洁死角?第三,能不能自动回到充电基站?目前行业内这类机器人还不能够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已有的成熟方案是让用户将机器人放入泳池中中,待作业完成后,再把它从水中拎上来,拿回去充电。

头头是道管理合伙人姚臻

对于家用机器人,姚臻的定义很简单:一,交互;二,自主。然而目前鲜有机器人可以做到这两点,大多数家用服务机器人的互动属性比较弱。它们通常被APP、按键或者范式化的语音命令驱动,对于稍显复杂的功能需求便无法理解,“几乎没有往来。”很多扫地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按照规划好的路径,清扫一圈,而例如“把那块脏的地方,再扫一遍”的命令,众多扫地机器人并不能处理执行。

姚臻觉得,现在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还是伺服电机驱动的系统架构——用户设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它们根据指令进行操作。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属性很强,像扫地机器人能够将人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无论是扫地机器人还是情感陪伴机器人等目前依然自主性不足,自我学习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我学习后输出一个不在设定范围内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还处于“相对比较早期”的阶段——在有限范围内“思考”,并在设定范围内给出解决方案。若以“人”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它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思考力”。机器人和人一样,受限于“物理属性”但“思想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思考力强的人做出来的事情、解决的问题、做出的成绩也都会不一样。机器人也是如此。”姚臻说。她乐于看到家用机器人产品能够在硬件、物理属性上有所突破,从而结合软件能力输出一个凌驾于物理属性之上的功能,而这一点可以反向驱动硬件的创新来实现。

早期阶段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背后的市场,也呈现出早期的特点。

目前公开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达到百亿以上,且以较快速度增长着。《2021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20 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从9.6亿元增加至11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5%。

姚臻认为,这个增长率既和该行业前期较小的体量有关,也在计算市场规模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用服务机器人的范围,比如将一些没有达到服务机器人标准的智能化产品也算了进来,让其规模和增速都比较“惊人”。总的来看,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天花板还会“非常得高”。

未来增长,离不开新技术与家用机器人的加速融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一方面,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创新驱动,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和灵活,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延展。机器人的能力边界将持续拓展,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从智能单机到智能系统加速演进,出现协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工程。目前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未来增长,也离不开不断成熟的产品壮大市场规模。前面提到现阶段,绝大多数家用服务机器人并不符合姚臻的定义。目前,她还没有看到具有终极形态潜能的产品出现。最近几年,扫地机器人增长迅猛。该品类涌现出像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智能等一批优秀公司。云鲸智能凭借着洗拖一体机取得单款产品过10亿的营收。从完整解决方案或者从姚臻“交互、自主”的定义来看,云鲸的产品还不算不上自主可交互的机器人,需要人的协同才能完成整个清洁工作流程。

但从用户的角度,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单一能力突出或者至少完成了一项作业,便能够被市场看到,可以支撑其做2.0、3.0等的产品迭代。未来,基于技术的迭代和产品化能力的提升,一些带有更加智能的产品将出现,并带动市场的猛烈增长。姚臻还提到:4家、5家头部的扫地机器人厂商已经占据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但市场渗透率不足10%。这说明扫地机器人还只是一个价格昂贵的高端产品,还没有进入到普通家庭。

这些产品、市场的特点让投资人们都很兴奋,“非常符合投资人或者产业布局者的兴奋点。”


02

迭代路径:

从1.0到3.0,从功能到精神

无论是前面谈到的技术还是产品,均有一个隐含的重要前提——远远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也是姚臻观察家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角度之一。她将家庭所需要做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家庭的主要功能区,比如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院子、草坪、游泳池等,提供专项服务的家用机器人;另一类是围绕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教育需求、娱乐需求等提供服务的家用机器人。前者,是能够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后者,是能够满足情感性需求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它们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和不同的发展节奏。

1.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家用服务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所锚定的需求有以下特点:稳定、刚需、明确且远远未被满足。姚臻认为它们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空间非常大,“做出好产品,市场就能做大。”但困难在于,如何根据需求推出能够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像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清洁泳池机器人都属于这一类。

2.能够满足情感性需求的机器人

与功能性的家用机器人相比,该类机器人面临的需求不稳定、多种多样且难以被清晰地定义。创业者需要想办法将多元需求凝聚成较刚需的单一需求或者将几个需求综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完整的应用产品。若连需求都讲不清楚,则意味着创业的时机未到。

家用服务机器人难以回避的问题是:所解决的事情效率有多高?规模有多大?比如教育机器人面对的都是小颗粒的、因人而异的需求。无论其解决方案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都无法回避海量且零碎需求所带来的复杂性。目前的教育机器人只是先将内容数字化,再根据用户的调用,输出一些内容,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好。

姚臻认为这种无边界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应先从科幻片中对未来的想象开始。先打开脑洞,畅想未来生活,将解决方案拍成影视剧。如果需求是刚性的,再锚定需求做出1.0、2.0的产品。这类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培养能力。通过多元场景、微创新、不停迭代,培养起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场景,服务于人。

“所有产品的发展都会经历从功能到情感最后到精神领域的占领”,姚臻说。

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两类不同的家用机器人也将参差前行。功能性家用服务机器人要走在情感性机器人的前面。它们会率先走完家用服务机器人的三个发展阶段:

1.0阶段,不断地迭代技术、产品。但因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原因,产品价格昂贵。也即扫地机器人现在所处的阶段。

2.0阶段,众多玩家进行竞争,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而推出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到市场中。

3.0阶段,以价格战为代表,市场玩家通过价格战进行激烈的市场洗牌,市场迈向更高的渗透率。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家用服务机器人厂商将与巨头产生更多的交集和碰撞。

今年小米秋季发布会上,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中文名叫“铁大”。去年,小米推出了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人“铁蛋”。除了小米,亚马逊(Astro)、三星(Bot Care等)、丰田(Busboy)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家用服务机器人。

巨头下场,布局一些产品,很明显其醉翁之意不在单个的产品上,而在它们具备的生态能力上。比如亚马逊的云计算能力、三星的芯片。当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足够大时,它们的产业底层能力将能够吃到整个行业发展、壮大的红利。

现在处于行业早期,各家大厂不得不下场,做出一些基于其生态能力的应用案例,以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其一,秀肌肉,向外界特别是家用服务机器人玩家展现其生态能力,并为家用服务机器人玩家提供发展思路;其二,投石问路,通过打造应用案例,进一步探索家用服务机器人行业know-how;其三,生态卡位。家用服务机器人链条长,并随着行业发展,形成一整套的生态组织。没有一家公司可实现自我闭环。每一家大公司都希望在这个生态组织占据价值链中的核心价值环节,享有一定的生态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现在市场并未进入到相互厮杀的状态。现在,每一家都在找自己在哪个点上能够做出自己的价值。它们都还在找解决方案,都还在找价值链里更有价值的环节,都还在想自己能不能在更有价值的环节,砸下自己的这颗钉子,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垒。”


03

家用服务机器人的进阶方法论

家用服务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在内,距离发展的终点依然十分遥远。现在还处于第一阶段。其中,不乏像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智能等公司已经率先跑了出来。除了技术能力强之外,这些公司很懂消费者——能够把握消费者场景、消费者痛点以及消费者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切中这些点,满足消费者的部分诉求。

姚臻认为,To C产品若不懂消费者,很难做大规模。“技术也好,产品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最终要服务于人。服务于人的前提是你创造的价值,消费者买不买账、认不认可?有很多创业公司做了五花八门的功能点,但消费者get不到,也不在乎,自然也不会买单。”她曾开玩笑:“我管它(注:指扫地机器人)是激光的、是雷达的,还是啥东西,它不就帮我扫个地嘛。”

在1.0阶段,这些暂时领先的佼佼者们希望自己不管是在技术、产品打造还是在供应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能力模型,并将它们应用到更多场景下的产品上;希望将成功经验复制到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上。“它们自己也在思考:一个是这个能力能不能复制,一个是这些能力到底能否成为它们的核心能力。毕竟后面追赶者不少。而扫地机器人未来应该是售价一两千元、每一两年更换一次的消费品。现在已有的解决路径和产品都不合适,赛道内的竞争者必须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

无论是功能性机器人还是能够满足情感性需求的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事”和“人”的问题。就“事”而言,创业公司最大的痛点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花起这个钱干这件事情。创业公司需要平衡理想和现实。就“人”而言,创始人应该具备企业家能力,能够驾驭所做的事情。创始人也应该具备思考力,能够从具体事情中抽象出底层逻辑。具体而言:

1.最大痛点:投入产出比

最难让投资人抉择的是有一定能力,但有可能倒在黎明前的公司。

姚臻觉得创业公司一定要计算商业效益、计算投入产出比。创业公司要清晰自己的投入、所做事情需要多少子弹以及整个商业化的过程。“心里要对螺旋上升的旋要很清楚。”和大厂不同,大厂不需要考虑存活问题。大厂做事情是预算逻辑,只需要考虑在这个赛道上,需要投入多少,如何布局。

而创业公司的手里没有武器,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融资对于创业公司特别重要的原因。融资可以让创业者手上多一些武器。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做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非常难。姚臻看到很多死掉的创业公司,空有理想,但算不明白投入产出比,也做不好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平衡。

2.企业家能力

某种程度上,企业家的能力和“事”、“平衡”有关。创始人应该具备驾驭人、驾驭事情的能力;要能从具体事情中抽象出事情的底层逻辑。他们需要脱离单一的技术维度,站在行业、企业发展关键节点等进行系统思考。就目前扫地机器人头部玩家表现出的能力值来看,姚臻认为云鲸智能在单一条线上发展成为一家比较不错的公司。

其创始人张俊彬在带领公司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他的产品和品牌的能力。科沃斯,虽成立于1999年,但也非常符合科技型产品公司的气质,既懂营销,也懂消费者,技术能力也很强。“科沃斯和云鲸各有所长,销售额增长得很快,估值也都不低,都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行业1.0到2.0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未来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综合来看,创业考验的是创业者的能力。比如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利用创新能力孵化出新业务,能够把事情做成。姚臻见到的很多创业公司的自我迭代和创新能力都很强。它们跟同行比,也跟自己比。很怕自己被时代抛弃。在家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它们发挥好各自优势,都将大有可为。姚臻特别不希望单纯靠着噱头与营销,自身不具备实现能力的公司出现,这将对行业打击非常大。

“我衷心地希望家用机器人赛道里的每一家公司都能够越做越大、健健康康的。这样创业者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投资人才会投更多钱到这个赛道,更多的人才才会进入这个行业里,整个产业才能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