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近一段时间,机器人板块在二级市场一直表现活跃。6月15日机器人概念股更是全线走强,逾120只相关个股飘红上涨。

今年以来,光伏、锂电等下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自动化需求,同时,AI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研发的突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推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机器人表现活跃

Wind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加仓多只机器人概念股,其中汇川技术获加仓超2亿元,埃斯顿、机器人、海得控制主力净流入规模均超亿元,京山轻机、新时达、立丰智能主力净流入规模居前。

6月以来,机构密集调研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截至6月15日,10家机器人上市公司接受了机构调研。在机构调研榜单中,龙头股汇川技术获关注度最高,6月以来参与该公司调研的机构达到168家。另外两只概念股中大力德、埃斯顿分别获得49家、40家机构调研,位列第二和第三。

作为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按工信部提出的方案,预计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约492台/万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汇川技术、沈阳新松、埃夫特、哈尔滨博实、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不少企业更是积极启动IPO,期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融资市场来看,2023年上半年总共机器人行业已披露金额已超过80亿,其中手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服务机器人成为社会资本的关注热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7%以上),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渐走高。未来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暴增,而另一边,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劳动力人口、劳动人口占比逐年走低。在此背景下,陪伴类、互动类等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将迎来爆发。

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原有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发挥了辅助医疗、公共消毒和日常服务等作用。此外,活跃在家庭、餐厅、商场、酒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也一跃成为了行业刚需。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柔性关节加持下,加之消费升级趋势清晰,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随着服务机器人成本降低,服务机器人在更多商业领域应用正在成为趋势。


需求驱动行业快速发展

今年,光伏行业强劲复苏,打得火热。前段时间上海的SNEC光伏展现场人山人海,吸引了超过50万人,3100多家企业,可谓前无古人,今后也恐怕没有来者了。

5月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并网容量“狂飙”,达33.65GW,同比增长154.8%。去年一季度数据为13.21GW。

去年,中国共新增光伏装机87.41GW。以此计算,今年一季度单季新增装机量已占了去年近四成。仅今年3月,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3.29GW,同比增长466%。

按历史经验来看,由于年末抢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往往是光伏装机的传统淡季。而今年的一季度光伏产业不仅淡季不淡,下游需求更是大超预期。可以确定的是,只要国外不添乱,今年应当又是一个光伏装机大年。

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光伏拍板、串焊、码垛、搬运等工艺环节。比如玻璃的抓取、清洗和EVA摆放,电池串的排版,自动切边、装框,组件功率的测试和分类等。埃斯顿、埃夫特、珞石、中科新松、海康等国内企业许多机器人企业都在往光伏行业布局,

除了在光伏产业自动化方面发挥作用,一些专用于光伏行业的机器人也开始规模化形成,其中光伏清扫机器人为代表性机器人。

众所周知,光伏组件的洁净程度与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密切相关。以1个装机容量为1兆瓦的光伏电站为例。一台光伏机器人清理2500块光伏组件需要3小时,相比于人工清洗的耗时费力而言,至少能够节约90%的人工清洗费用。同时,经过对不同类型光伏电站按10年的清扫周期估算,光伏清扫机器人清洁前后发电量基本提升超过8%,大大增加发电量,提高了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

另外,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以及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展现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可能性和潜力,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35年超过1500亿美元。

实质上,人形机器人相较工业机器人结构更为复杂,目前人形机器人成本约为10万美元左右,未来产量增加及工艺改善将降低成本。优必选副总裁付春江认为,2025年左右,人形机器人成本可以降到5万美元左右。根据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预测,如果机器人销量到达目前特斯拉汽车销量水平,成本有望能控制在2万美元。


结语与未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

在政策极端利好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