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铺地砖,造楼机搭楼板...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这些智能建造技术刷新着建筑业的“深圳速度”,正全面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融合发展。

7月13日,2023深圳市智能建造创新发展促进大会召开。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深圳积累了哪些经验?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圳推进情况如何?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深圳有何进展,未来如何推动?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详细解读。


智能建造“显身手” 

盖楼进入“加速度”

位于南山区的一处地下施工现场,一台小型墙面处理机器人正在施工作业。

与传统人工粉刷相比,墙面处理机器人可减少约25%的灰料,降低30%左右的粉刷成本,施工效率等同于20名工匠同时作业,大面积施工作业一次可达400平米。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员工”在多个建筑项目里“上岗”。

绿景白石洲璟庭项目建设就采用了空中造楼机、抹灰机器人、墙面处理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被称为盖楼“神器”的空中造楼机集成了施工电梯、布料机、钢结构安装控制室等功能,使主体结构实现了5天建构一层,在主体施工同时,幕墙安装同步完成,比传统的外立面分段穿插幕墙施工,工期至少提前约3个月。


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助力深圳智能建造从“试点”迈向“示范”

日前,在2023深圳市智能建造创新发展促进大会上,深圳市建筑产业生态智谷签约、深圳市智能建造产业联盟倡议及签约活动举行,市住建局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的智能建造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表示,深圳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首先发布了深圳市智能建造的工作方案,从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产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部署。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很多的典型项目,比如深圳长圳保障性住房项目、龙华区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应用了大量的智能建造新技术,得到了住建部、科技部以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不仅有建筑领域的一大批头部企业参与进来,还有高科技企业的头部企业,整体形成了全社会、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的初步格局。

“深圳强调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深圳新开工项目的装配式建筑占比已经达到了50%,尤其是模块化建造,作为智能建造的高级阶段,也是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的一个综合性的载体。”岑岩说。


深圳:

打造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典范

智能建造是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深圳早有探索。

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深圳更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去年11月,住建部发布通知,决定将北京市、天津市、深圳市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期3年。试点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 二是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三是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业企业,增强建筑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今年5月初,《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布,提出通过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建立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六大体系”,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掌握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智能建造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形成深圳特色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智能建造发展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典范。

根据《工作方案》,深圳将重点发展“模块化智造、智能生产、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人工智能(AI)数字设计、智能建造设备装备”六大特色产业。


多项技术投入使用 

攻克智能建造重点技术

在智能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岑岩认为,大疆无人机、华为全屋智能、小库智能等一批深圳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做了很多尝试,并顺利在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岑岩表示,首先,希望深圳能够引进更多国际一流企业,引进国内的优势产业资源;其次,攻克智能建造方面的重点技术和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在深圳的应用推广,通过这些试点项目,推进深圳智能建造从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的转变。


晚间观察:

科技发展到今天,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是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工程建设领域也是如此,要从建造向智造转变。

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的智能建造无论是案例数量、占比,还是技术成熟度和管理水平,都可圈可点,但距离国家试点的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骨干建筑业企业培育方面,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