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供应商逆动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信天创投独家投资。

目前逆动科技在研三款高空喷涂机器人,覆盖房屋高层、多层建筑,以及桥梁隧道等不同形式建筑物的高空喷涂场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7年中国建筑工人以平均每年超过100万人的数量在减少,数量锐减近千万,2021年底已下降至5164万人,且建筑工人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目前三分之一的工人年龄超过50岁。

机器人开始到工地“搬砖”了:这个百亿赛道,减速器将成为最大赢家

由于人口老龄化,工人少,高空作业危险指数较高,施工难度大效率低等原因,机器人凭借其无生命损害性、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保障,替代人类在恶劣和危险的环境完成高强度和高重复性的建筑施工工作。

根据统计测算,目前高空喷涂机器人每年有两千亿左右的市场。中国建筑协会统计显示,中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0.08%,而欧美发达国家为1%左右,提升空间潜力巨大。

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人员扩充、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


1、百亿赛道正处于爆发前夜

人类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想象,机器人便是承载这一想象的载体之一。

现在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还是伺服电机驱动的系统架构——用户设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它们根据指令进行操作。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属性很强,像扫地机器人能够将人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无论是扫地机器人还是情感陪伴机器人等目前依然自主性不足,自我学习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我学习后输出一个不在设定范围内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还处于“相对比较早期”的阶段——在有限范围内“思考”,并在设定范围内给出解决方案。若以“人”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它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思考力”。机器人和人一样,受限于“物理属性”但“思想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思考力强的人做出来的事情、解决的问题、做出的成绩也都会不一样。机器人也是如此。”姚臻说。她乐于看到家用机器人产品能够在硬件、物理属性上有所突破,从而结合软件能力输出一个凌驾于物理属性之上的功能,而这一点可以反向驱动硬件的创新来实现。

早期阶段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背后的市场,也呈现出早期的特点。

目前公开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达到百亿以上,且以较快速度增长着。《2021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20 年,中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从9.6亿元增加至11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5%。

姚臻认为,这个增长率既和该行业前期较小的体量有关,也在计算市场规模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用服务机器人的范围,比如将一些没有达到服务机器人标准的智能化产品也算了进来,让其规模和增速都比较“惊人”。总的来看,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天花板还会“非常得高”。


2、在这个高精尖的细分领域,国内的玩家真的有机会突围吗?

如果打开一个机器人的产业链,你就可以发现减速器作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非常重要(占工业机器人的总成本30%以上),且其应用领域还有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一般来说,减速器可以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就拿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为例,搭载约40个电机,根据两种减速器的性质可知(见下图),预计肩部、肘部、腿部等主要关节使用10-14个谐波减速器,每个价值约1500元,而RV减速器用在腰部(对承载能力要求较高),使用2-4个,每个价值约3000元。

机器人开始到工地“搬砖”了:这个百亿赛道,减速器将成为最大赢家

就这样简单的测算一下,我们能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到了三年后,谐波减速器的需求量大约是152万台,人形机器人说不定会打开谐波减速器的空间。这么大的市场,难道国内的玩家不想来分一杯羹?


3、是阻击战,也是突围战

先抛开未来几年将逐渐落地的人形机器人不聊,看一下在目前的工业机器人时代里,国内玩家究竟过得如何?

实际上,我国的减速器起步比较晚,曾经的我们严重依赖日本进口。即使到了2021年,日本企业在中国减速器市场中仍处于垄断地位,耳熟能详的日本哈默纳科一家,就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客观来说,国内玩家生产的精密减速器主要差距体现在精度寿命、传动效率等关键指标。究其性能背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产业链上游的配套设备未实现完全可控。比如,用于精密齿轮加工的中高端数控机床,一直是咱们的短板,可以说被日本、欧洲碾压。

科研投入、基础研究还是不够。比如,一些软件设计工具,还容易被对方卡脖子,说白了就是know-how的积累不够。

还需要商业化后对寿命等参数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丰富数据库。

机器人开始到工地“搬砖”了:这个百亿赛道,减速器将成为最大赢家

但是也不能说咱们就不努力,据笔者统计,国内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国产化率从2014年的11%上升至去年的41%,


4、自主品牌替代之路

一些关键型号的减速器也在不断进步,就以双环传动为例,虽然现有的RV减速器产能已经达到了10万台,但是仍没有放弃前进的脚步,今年在大负载减速器领域(比如200公斤以上负载的机器人),突破了关键技术。

再看减速器的老大哥哈默纳科,笔者研究了一下其能成为行业领先的主要原因,理论研究功底深厚、加工工艺不断提升、上下游兼并收购,都成为其增长的不竭动力。

总结一下就是,国内玩家和曾经的自己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横向比,仍有很大的自主替代空间,笔者判断这两年,正是加速渗透的拐点,毕竟国内的产能在加速渗透。


5、未来可以高枕无忧?

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或许临我们越来越近了,行业壁垒很高的减速器因此会受益,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比如最近就有一些初创玩家,准备弯道超车。既然减速器卡了脖子,我就不用减速器了,使用直驱电机技术直接精准地为各类设备提供动力组,提升终端的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寿命。

未来的我们,能拥抱无减速器的未来吗?现在还为时尚早,但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