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出圈”后的机器人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机器人+”对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7月28日下午,浦东国际人才港内一场汇聚了高校教授、产业专家、投资专家、企业代表的“头脑风暴”讨论正酣,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机器人+”发展论坛邀请业界大咖就浦东机器人产业进行深度交流,旨在推进机器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释放产业发展动能。


将机器人技术放大

机器人+正走入千家万景

“机器人+的意义在于把机器人的技术和不同场景结合起来。”现场,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应仲率先介绍了当前新赛道里的“机器人+”现状与趋势,“以移动机器人为例,最先应用于仓库的叉车等,随着技术的拓展,产生了消毒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将机器人技术不断放大。”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也在加速,国产品牌不断涌现,这也促使了机器人+发展步伐的加快。”田应仲说,“工业机器人应用从2013年的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中类,扩展到2021年的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可见机器人+正走入千家万景,今后拥有‘七十二变’、受控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多。”

“机器人+”时代来临,机器人产业链正迎来繁荣发展期,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的多领域拓展,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持续高涨。

“我们在浦东耕耘多年,投资了多家张江机器人企业。”上海裕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思根说,“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机器人+的投资逻辑也从机器人行业本身的投资价值分析判断拓展到了机器人+的更广范围,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机器人将会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的重要变量,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进入颠覆式阶段,其中人形机器人热度正不断裂变。

现场,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总监李光辉以“人形机器人——引领未来智能的重要力量”为主题做了特邀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企业已经跨前一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傅利叶智能在重大创新成果首秀环节发布了最新研发的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这也是国内领先的、自研可商业化落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有望掀起一股机器人+AI的热潮,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本土化。

随后,主持人与来自上海瞳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开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尖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4位企业嘉宾围绕“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破解‘机器人+’应用推广难题”进行了圆桌对话,精彩观点和思维碰撞带给线上和线上观看论坛的观众无限启发。


浦东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

今年年初,国家工信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并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在浦东,正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截至2022年底,浦东全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规上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其中,不少创新企业正研发各类机器人及机器人应用场景。

在产业集聚上,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机器人谷目前正在打造“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浦东产业和科研优势,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作为浦东新区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协主办、浦东新区工程师协会承办、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发展中心对本次论坛提供支持。线下80多余名科技工作人员以及线上1100多观众参加了活动。